(新加坡眼按:這篇科普文章是經過研究者審核的。雖然這個課題聽起來像在開玩笑。)
面對一個缺乏耐心的女人時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孩子學著做手工怎麽也做不好,母親翻著白眼,皺著眉頭一把搶過去,氣呼呼的敷衍了一通就把手工丟回去,孩子被嚇的大氣也不敢出,自然什麽也沒學會……
丈夫回家跟妻子聊著今天工作上的見聞,和同事之間的互動,正忙于手上家務的妻子不耐煩的打斷丈夫的話,只留下丈夫張口結舌在風中淩亂……
父母在飯桌上和還在讀書的女兒聊天,當問起最近學習是否緊張時,缺乏耐心的女兒突然把筷子放下不吃了……
下屬正在跟女上司彙報最近的工作情況,可能是表述稍微有點啰嗦,女上司不耐煩的揮揮手,示意下屬可以出去了……
以上的場景想必讀者多少都有些熟悉,要麽自己就是沒耐心的那個人,要麽就是面對著沒耐心女人的那個受害者。現在,你可以把這篇文章丟到那些缺乏耐心的女人面前,告訴她們,如果她們再不培養出更好的耐心,等待著她們的就是不管多昂貴的護膚品都無法延緩的更快的衰老速度。
這項嚴肅認真而又有趣的研究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系Chew Soo Hong教授以及心理學系Richard Ebstein教授共同發起開展的,目的是通過延遲折扣(Delay Discounting)模型來從細胞層面研究缺乏耐心與人體衰老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缺乏耐心的女性,衰老的速度比較快,而在男性中則沒有同樣的現象。這份研究報告已經刊登在2月2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上。
(封面僅供參考)
延遲折扣是被廣泛應用于經濟學、心理學、健康研究領域的概念,它指的是未來獎賞當前的主觀價值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減少的心理現象,個體需要在具有數量與時間兩個維度的獎賞之間進行選擇,即在小而即時(或者小而近時)的獎賞和大而延時的獎賞間進行選擇。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就是給一個孩子一顆糖,告訴他如果在研究人員離開的幾分鍾內不吃掉,等研究人員回來後,孩子就能得到兩顆糖——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只有1/3的小孩真的等到了研究人員回到房間,並且獲得約定好的兩顆糖。
當然國立大學的這項研究采用的實驗模型要複雜的多,接受測試的是1158名健康的新加坡華裔在校大學生,在第一階段的測試中,她/他們需要在第二天得到100元和三十天後得到更多的錢之間做出一系列的選擇,那些傾向于早點拿到錢的人被定義爲更缺乏耐心(impatient)。在第一階段結束後的幾天內,參與研究的測試者需要捐出10-20毫升的血來提取DNA,並且上網回答一個有關個人情況(身高、體重、年齡、性別、家庭收入等)以及健康情況的問卷。
(實驗設計)
抽取的血液被研究人員拿去測量白細胞端粒(Telomeres)的長度——在第一輪測試中被定義爲缺乏耐心的女性,她們的端粒長度比更有耐心女性的端粒短許多。端粒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染色體末端的結構,它就像鞋帶末端的塑料套一樣,能夠保護染色體不被磨損。但隨著細胞自身不斷分裂,端粒的長度會變短,因此端粒長度被看作細胞老化程度的標志。有相關研究表明,生活壓力大可以導致端粒變短,相反的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運動則可以使得端粒變長。國立大學的這項研究在剔除了跟身體健康以及承擔風險態度等變量後,在分子層面找到了女性衰老和耐心之間的聯系。
(紅色的部分就是端粒)
這項研究同時也研究了特定基因對于缺乏耐心以及端粒長度的影響,研究發現,攜帶有特定“正確”變異催産素受體與雌激素受體基因的女性,即便她們表現的缺乏耐心,她們的端粒長度也會較長。這表明即便是具有不利甚至是有害的特質,例如缺乏耐心,如果攜帶有保護性的基因也可能得到彌補。但是,不要開心的太早!要知道我們所帶的基因是先天形成的,能不能攜帶更好的基因是由那一刹那相逢的精子卵子決定的,我們並不能選擇自己所帶的基因。
研究者之一Ebstein教授說:“耐心是一種美德。”回到前文提及的小孩吃糖的實驗,研究人員在十年後重新去聯絡參與實驗的幼童父母時發現,當初願意等到研究人員回來的那群小孩,長大後比較能夠自我激勵,善于應對困難,面對挫折時也比較能夠堅持下去,這1/3的小孩普遍表現都比另外2/3的小孩要好,因爲他們從小就懂得等待,懂得要將眼光看向更遠大的目標,懂得拒絕眼前唾手可得的誘惑,因此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基因不能選擇,但是成爲一個更有耐心的人卻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得到,身爲女人的你,有什麽理由不讓自己變得更加有耐心一點呢?
目前這個研究小組正在開展一系列的後續研究,希望進一步的從多個不同方面驗證這個結果,就讓我們耐心的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吧。
作者:兔貓-開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