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簽在地上代表的是“人”的問題,新加坡選擇用處理“事”、“物”的方式處理竹簽。
在新加坡待越久,越不懂新加坡。這個經濟發達國家,可以因爲一支魚丸竹簽在路上沒人打掃的例子,就成立了社區事務署,而這個中央單位所處理的事,可能是台北市民打一通“1999”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總理李顯龍之前在國慶大會舉例,民衆在高架捷運軌道下方馬路發現被丟棄的魚丸竹簽兩天沒人清理,向市鎮理事會投訴。
受理的國會議員發現,這條通道分屬國家公園局、陸路交通局、國家環境局三單位,各自有合作清潔公司,魚丸竹簽所在位置是陸路交通局管理,清潔公司兩天才打掃一次,所以竹簽連續兩天被民衆看見在同一地點。
應該已經有讀者不耐煩,“看見垃圾撿起來不就好了,還投訴?”的確,這就是開頭時說,越來越不懂新加坡的原因之一。聽過新加坡人說,撿垃圾是特定人員的工作,特別是指南亞來的外勞。也有新加坡網民討論、反省,一根魚丸竹簽在地上,任由它兩天不動,再投訴,這是什麽樣的公民素養?
李顯龍宣布成立“社區事務署”,目的是加強跨機構合作,簡化公衆服務。但特別之處在于,一根竹簽在地上代表的是“人”的問題,新加坡選擇用處理“事”、“物”的方式處理竹簽。
新加坡是台灣、中國大陸時常學習的對象,還有非洲國家遠道來取經。但只需要一通“1999”市民當家熱線就能解決的事,新加坡選擇專設一個“署”來處理。
新加坡值得學習的地方不少,但學習者應該想清楚,到底要學哪一部分。
新加坡本周舉辦非洲論壇,七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部長級官員來訪,資料顯示一九九二年以來新加坡已協助培訓七千七百名以上非洲官員;新加坡爲這些官員量身訂作的課程包括經濟發展、公共行政及城市永續發展等。
我很想問廿二年來新加坡培訓的近八千位非洲官員,在他們的國家,是否也以同樣方式處理這根魚丸竹簽?
(文/聯合報記者 林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