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婦都知道要爲新生寶寶投保,但上網搜尋,又似乎只能找到和成人有關的投保資訊,因此無從著手。
黃太太(37歲,執行員)五年前誕下第一胎。當時她只覺得應該爲兒子購買一份教育儲蓄保單,希望兒子將來的學費有著落,結果保險經紀以女兒頻頻生病入院的例子,警惕她住院保障對嬰兒來說可能更爲重要,因爲萬一新生寶寶發生狀況,每次看病的費用加起來可以相當驚人。黃太太于是在兒子5個月大時,趕緊先購買一份住院保單。結果買下住院保單才一個多月,黃太太的兒子突然因爲尿道發炎入院三天,醫藥費花去4000多新幣(約2萬人民幣)。因爲有了住院保單,黃太太無須掏出分文。黃太太受訪時說,兒子三歲之前又再入院兩次,上千元的醫藥費也由保險公司買單,省去她不少開銷。因此當她兩年前産下女兒後,她第一時間就爲女兒購買住院保單。
那究竟怎樣才算正確地購買嬰兒保險?購買嬰兒保險要花多少錢,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買什麽?爲嬰兒購買人壽保險又是否必要,專家怎麽看?
住院保單最關鍵
本地一對財務規劃師兼准夫妻開設一個嬰兒保險網站www.babyinsurance.sg,專門解答嬰兒保險相關問題。網站設立人馮維漢受訪時說,和嬰兒相關的保單一共可分成五類:住院、人壽險、意外險、嬰兒相關疾病和教育儲蓄。其中住院保單最爲重要。
從2007年12月1日起,所有新加坡和永久居民新生嬰兒自動參與健保雙全(MediShield),除非孩子的家長選擇退出(opt-out)。但是在健保雙全計劃下,家長雖可用保健儲蓄(Medisave)戶頭存款購買基本的嬰兒保險,但他們也須承擔自付額(deductible)和共同承擔保險(co-insurance)。舉個例子,如果動一次大手術,醫藥費爲10萬元,自付額爲3000元,家長共同承擔保險則爲9700元,加起來總共要自付1萬2700元;若是3000元的小手術,自付額爲1000元,共同承擔保險則爲200元,一共也須自付1200元。因此在索償時,自掏腰包的數目也不小。
家長也可以通過私人保險公司購買住院保險,除了基本保費(每年保費爲150元左右,可用公積金的保健儲蓄戶頭償還),還應該考慮額外購買附加險(rider,每年約200多元),確保自付額和共同承擔保險的費用也都在保障範圍內,這樣就無須擔心荷包大出血。除此之外,私人保險公司的住院保單也可以讓寶寶享有更好的保障如減少看診等待時間、住在A或B1級病房或在私人醫院就醫等。保誠保險(Prudential)新加坡財務服務總監陳麗珠說,家長在購買保單時,尤其要注意保單是否爲“全額索償”(as charged),因爲假如不是,家長雖然支付了保費,但如果索償額超過頂限,自己仍須彌補不足。在購買附加險時,家長應注意保單是否也包括電召救傷車、家長或監護人陪住院、出院後定期檢查,以及意外入院門診的費用等等。家長也應該趁早購買住院保單,一般在寶寶出世一個月後就可購買,這是因爲寶寶越年幼越健康,保費也最便宜。
住院保單最好也能保障兒童流行疾病如手足口症等。另外,擁有非常活躍孩子的家長,也可考慮購買個人意外保險,保障因意外受傷的門診費用(一些保單甚至可以看傳統中醫)。
家長在購買嬰兒保險時,也應該考慮是否該向同一個保險經紀或公司購買保險、幾歲開始購買、保額是否能與通貨膨脹抗衡,家長本人的保額是否足夠以及是否在預算之內等。
教育儲蓄越早越好
教育儲蓄也是不可缺少的。不少新加坡家長因爲在孩子年幼時沒有計劃好,結果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才被迫拿出退休老本供孩子上大學或讓孩子自己貸款求學,受訪專家認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爲了確保儲蓄不會因通貨膨脹而萎縮,家長也需要投資,讓所擁有的財富保值,甚至增值,作爲自己將來退休所需和應付孩子大學教育費。除了靠定期存款計劃養成投資習慣,根據其風險承受度和投資的時段,家長可以選擇所要投資的産品。風險胃口較大,投資期限較長的年輕家長可考慮購買股票單位信托,以取得較高的回報。
若是爲了孩子存教育費,馬來亞銀行零售金融業務主管陳亞當建議可考慮儲蓄保險(endowment plan),因爲這類的回報更爲穩定。
華僑銀行(OCBC)財富管理部(新加坡)銀行保險副總裁司耀榮受訪時指出,家長也可考慮如只須支付首15年保費的人壽保險,這樣等孩子到了15歲,保費就已經還清,但保障卻是永久的,甚至可惠及孩子的後代。
(由新加坡眼獨家整理發布。每家保險公司保費不同,以上提及保費價格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