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如果確診病例大量增加,醫院無力應對,同時,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維持在0.2%低水平,那麽新加坡可能要調整應對策略。這是最壞打算——到那個時候,輕微症狀病人由社區診所和家庭醫生照顧,在家休養和隔離,讓醫院集中醫療資源,照顧最有需要的人群,包括老人、小孩和有並發症的病人。這個策略是符合新加坡醫療體系的特點的,即:大型醫院專注救治重症病人和複雜病例,社區醫院和家庭診所負責輕症病人的醫治、護理、康複。這兩天,新加坡一個家庭醫生給同行發公開信,呼籲同行支持醫療體系分工的宏觀策略,以家庭醫生爲護衛艦,支持大型醫院這個母艦,爲母艦護航。家庭醫生的公開信:
一個新加坡家庭醫生給同行的公開信
臨床上,(這病症)很難辨認。靠量體溫沒什麽用。胸透和斷層掃描(CT)也許有用。但大部分家庭診所沒有這些設備。聚合酶鏈反應(PCR)可以考慮。但很費時,而且資源不足。有時還會出現假陰性結果。換句話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隱形的敵人——你見不到它,而且各種測試可能徒勞無功。即便大醫院也束手無策。我們家庭醫生又能做些什麽呢?1. 勿以力小而不爲。我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2. 同時,檢查、測試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3. 給病人放長病假,鼓勵他們自我隔離。這樣做的話,即使你手中漏了個應該確診的病人,至少病毒只在家庭傳播,不至于傳播到社區。4. 家庭醫生成了抗疫主力。我們不能把重擔推給醫院。醫院不是萬能靈丹。如果說醫院是航母,我們就是護航艦隊。我們必須以自身擋住敵人的進攻,護住航母。我知道這不是個優差。你無法診斷,你無法救治,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就是下一個倒下的。有人已經說過了,醫學界連病毒的臨床說明都還沒能制定出來。不過,在此關頭,這個使命降在我們手裏。救死扶傷,仁心仁術。我們必須以病人的利益爲先。爲了病人的利益,我們必須犧牲享樂和平靜,我們當中的有些人甚至得犧牲自己的生命。擺在你面前的,是困難,是犧牲(我希望是小犧牲)。我就問,你願意擔當起來嗎?爲了你的國人和你的國家,你願意擔當起來嗎?這場戰“疫”能否取勝,不取決于航空母艦的數量。而取決于我們家庭醫生、家庭診所能否勇往直前,爲我們寶貴的航空母艦護航。讓我們橫刀立馬,診所殺敵。弟兄們,上吧!與此同時,有四個醫生也發生一份公開信,呼籲民衆戴口罩。在這封公開信中,四位醫生說,在政府極力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的同時,民衆應該也爲此盡一份責任,維持自己的個人健康。他們說,我們並不是要貶低政府衛生部門的指示。但是,爲了民衆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身爲專業人士,我們認爲有必要發出這個信息。我們相信,政府部門會以人民的利益爲本,作出合適的回應。
資深醫生給予新加坡人如何防範肺炎的建議:
2003年的薩斯病毒中,238個確診病例中有33人死亡。2019年的新冠肺炎情況卻相對複雜。被感染的患者在醫院隔離室中並非總是可追蹤和可控制的。基于這種病毒較爲溫和,沒有症狀的感染者可悄無聲息地把病毒傳播給他人。病毒在一定的比例下能導致患者致命。僅通過測量體溫無法很好地識別感染者。由于他們可自由交流而不受遮掩,每天將有更多的人被感染而不自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死亡人數已超過薩斯病毒。英國,馬來西亞和韓國已經有確診案例發生在新加坡。科威特和卡塔爾向其公民發布了有關新加坡的旅遊建議。砂拉越則建議從新加坡返國後的人民進行隔離。我們建議大家外出時刻帶上口罩。每人每日更換口罩是不可能的,因此可購買可洗的布料,再以適合的紙質材料縫合制成口罩。又或者,以圍巾代替口罩系在臉上。避免不必要的接觸,乘坐德士時,保持窗口的敞開;減少逗留在有空調的地方,如購物中心與美食廣場;使用上網送貨服務;學校則該以網絡形式進行教學;宗教場所可使用電風扇和自然通風,縮短禮拜的時間,增加更多小規模的禮拜以錯開人流量。 若人人能遵循這個‘戴口罩,避免接觸’的宗旨,新冠肺炎有望在兩周內得到控制。
新加坡眼評論:從這兩封來自家庭醫生的公開信,可以看到新加坡醫療體系的兩個特點。一是大醫院和社區醫院及家庭診所的分工,另一是看到家庭醫生盡管不處于抗疫決策機關,但仍以專業人士的角度,向政府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提出的不只是看法,還包括具體的、可行的建議。這些的建議出于善意,盡管與政府當前的抗疫策略不一致,即便有關部門不予采納,亦不失爲民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