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負責審核申遺項目的國際評估團提呈報告,指出新加坡小販文化滿足所有五條申遺條件,並建議將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
新加坡是在今年3月27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交申遺文件,申請將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最終申遺結果將在12月14至19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IGC)召開的線上會議上最後決定。
- 新加坡領導人臉書回應
申遺進展發布之後,新加坡領導人紛紛在臉書上回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評估團的“積極建議”表達了欣喜,同時呼籲國人“繼續支持小販,並保持多元飲食文化的傳承”。 (圖源:李顯龍臉書)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同樣呼籲新加坡人熱愛多元化的飲食,並通過美味的“makan”(馬來語:吃),熱愛新加坡的生活方式。 (圖源:王瑞傑臉書) 新加坡商聯總會會長楊向明也表示,小販文化如果申遺成功,新加坡人之後需要加倍努力提升和傳承小販文化。
- 小販文化爲何能“申遺”?
非物質文化遺産,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是指民俗、文化、信仰、傳統、知識和語言等各種非物質形式傳承下來的智慧財産。 “非遺”名錄始于2008年,目前共包含463個項目,飲食類的有法國美食、日本和食、地中海美食、韓國越冬泡菜文化等。 小販文化于新加坡而言不僅是美食,更是傳承了幾代人的生活方式。早起點一份烤面包套餐,午間吃一盤雞飯,宵夜來一碗肉脞面,小販中心的飲食早已融入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 同時,小販文化更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典型代表。 新加坡國家遺産局曾表示,小販文化是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身份“最知名和公認的代表之一”。 可以說居住在新加坡的每個人,不論年齡、種族和國籍,都在分享著小販文化。
- 小販文化的未來在哪裏?
申遺評估時一個重要的考量標准就是文化的延續性,而新加坡小販文化是否能延續下去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老一輩的小販已至退休年紀,新一代的小販寥寥無幾,空出來的攤位誰來接手?小販中心未來如何? 此次申遺若能成功,或許將爲小販中心未來的發展打上一劑強心針。 近年來的年輕小販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位于錦茂路小販中心的“無頭師”就是一個例子。不同于傳統的小販美食,“無頭師”是一家由幾個年輕人經營的烘焙店。他們不僅在小販中心的攤位上賣現做的蛋糕,同時還通過網站和臉書接受線上預定。這樣的經營模式無疑能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年輕客戶。 (圖源:無頭師網站主頁) 除了有年輕小販的加入,小販中心也在做出積極的改變。 疫情期間停業裝修的牛車水美食街即將在12月1日全面重開。此次裝修,美食街引入了新火鍋和燒烤點菜式自助餐的概念。這樣的改變,不僅是爲了給食客帶來更多新鮮感,也可以看作是對年輕人飲食習慣的靠近。(圖源:牛車書美食街官網) 飲食既是文化遺産,亦是一種記憶。 《追憶似水年華》裏的主人公因爲喝到了母親准備的一杯摻了蛋糕碎屑的熱茶,由此觸動了童年的記憶。對于從小吃小販中心長大的新加坡人來說,小時候味蕾上留下的記憶,未來的某一刻或許也會觸發普魯斯特效應。 只要人們對小販中心感情和記憶還在,相信小販文化就能找到一種方式傳承下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