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叫“獅城”,標志就是一頭魚尾獅。
這是爲什麽呢?
Long Long Ago~馬來的王子在高山上打獵時發現一個小島,次日便出海到這個小島上。旅途中遇上風暴,王子和侍衛試了各種方法都沒有扭轉局面。王子以爲命不久矣,遂把自己的王冠投入海中,沒想到風暴竟然平息。 到達小島後,發現一直虎視眈眈的雄獅,而當他和王子的目光交彙時卻又安靜了。
王子一看,這是自己的福地呀!決定開始發展這個小島。 後人爲了紀念王子,就把獅子和大海聯系起來形成魚尾獅。
實際上,在馬來語中。“新加”就是獅子的意思,“坡”就是島的意思。這也就是新加坡的由來啦。
14世紀,新加坡屬于拜裏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
19世紀初被英國占爲殖民地;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日軍領;
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現在的新加坡依稀還能找到過去的蹤影,可昔日的新加坡怎能預見經濟發展帶給它脫胎換骨的模樣?
(1960年的新加坡與現在)
新
加坡作爲昔日一個資源禀賦不高、建國時間不長、人才短缺的袖珍國,爲什麽能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裏,成爲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第一大貨櫃碼頭、第二大電子工業中心、第三大煉油國,以及人均達到GDP全球第一等經濟發展奇迹。回顧一下新加坡經濟發展曆程,了解新加坡政府做出的努力就豁然開朗了。縱觀新加坡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曆程可以概括爲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期(1959年-1965年),這個階段該國剛剛被動地從馬來西亞宣布獨立,外資和商人大量撤退,國內資金高度缺乏,百業待興,失業率高達14%,原有轉口貿易發展模式無法延續。在國內經濟即將陷入崩潰的關鍵時刻,以李光耀爲首的新政府審時度勢,確立了以工業化爲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政府主導投入巨資用于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社會經濟狀況逐步改善,這個時期蚊香、紡織、電子消費品等成爲新加坡的主導産品,成爲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第二階段:出口導向期(1966年-1970年),這個階段該國政府首腦決定了出口型經濟的發展戰略,大量吸引外資和引進技術,促進資本密集型制造業,重點發展了造船、修船業、煉油廠等産業,這些産業充分發揮了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通過把産業做大、做強,爲日後該國發展物流及基礎原材料進行了堅實儲備。
第三階段:迅速增長期(1970年-1980年),這個階段政府強調需要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産業,在政策上積極扶植國家制定各項配套措施,使第三産業逐步轉向專業化、系列化發展。注重提高勞動生産率,提倡科研與經濟相結合,主動淘汰蚊香、紡織等粗加工産品,重點發展了電腦、電腦附件,研發、設計、信息技術等科技含量高的産業。
第四階段:産業升級期(1980年-1997年),在曆經建國20余年以兩位數超高速發展後,由于當時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出現嚴重衰退,新加坡在1984年-1985年間GDP首次出現1.6%負增長。在此背景下,新加坡政府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跳出本國、本土的小圈子,放眼世界、投資海外,將本國打造成爲跨國公司公認的國際樞紐。爲此,新加坡進一步完善國內法律,與國際接軌,增強開放程度,爲吸引國際知名大企業創造條件。這一階段世界500強及大公司的亞洲區域總部紛紛落戶新加坡,對提高本國知名度和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第五階段:經濟轉型期(1998年至今),由于亞洲金融危機,世界性電子産品需求大幅下降,加之新加坡勞動力成本上升,許多跨國公司關閉或轉移了本地工廠。新加坡政府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再次深入思考和著手調整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制定了大力發展教育,打造精英經濟,將生命科學、制藥、環境保護作爲未來發展主攻目標,使新加坡能夠繼續站在世界經濟發展前沿。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1年後新加坡人均國民收入保持5.1萬美元以上,位列世界前列。
新加坡作爲成功的典範爲每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帶來啓示,經濟發展依靠決策者和社會民衆的隱患意識、健全的法律制度、開放的市場經濟等等,在發展的同時要隨時審時度勢,靈活變換發展方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新加坡的政府給新加坡建立了一個法制健全,市場開放的投資環境。由EDB經濟發展局發起的GIP項目,吸引成功的創業者投資,通過這個計劃可以一步到位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