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臘月廿三
小年吉祥
關于“小年”的日期
南北方爭議已久
北方多以臘月廿三爲“小年”
南方則多將廿四定爲“小年”
無論是哪天
辭舊迎新的願望都是一致的
此時已立春
溫暖開啓
但寒意尚未褪盡
讓我們一起體味名家筆下的年味
梁實秋-過年須要在家鄉裏才有味道
祭竈過後,年關在迩。家家忙著把錫香爐,錫蠟簽,錫果盤,錫茶托,從蛛網塵封的箱子裏取出來,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宮燈,紗燈,牛角燈,一齊出籠。年貨也是要及早備辦的,這包括廚房裏用的幹貨,拜神祭祖用的蘋果幹果等等,屋裏供養的牡丹水仙,孩子們吃的粗細雜拌兒。蜜供是早就在白雲觀訂制好了的,到時候用紙糊的大筐簍一碗一碗的裝著送上門來。家中大小,出出進進,如中風魔。主婦當然更有額外負擔,要給大家制備新衣新鞋新襪,盡管是布鞋布襪布大衫,總要上下一新。
——梁實秋《北平年景》
冰心-臘月廿三掃房忙
我十一歲那年,回到故鄉的福建福州,那裏過年又熱鬧多了。我們大家庭裏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們這一房在一起吃飯的。從臘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著掃房,擦洗門窗和銅錫器具,准備糟和腌的雞、鴨、魚、肉。祖父只忙著寫春聯,貼在擦得锃亮的大門或旁門上。他自己在元旦這天早上,還用紅紙寫一條:“元旦開業,新春大吉 ”以下還有什麽吉利話,我就不認得也不記得了。
新年裏,我們各人從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許多好東西。
首先是竈糖、竈餅,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點心。據說是祭竈王爺用的,糖和點心都很甜也很粘,爲的是把竈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彙報這家人的壞話!
——冰心《童年的春節》
老舍-小年是過春節的“彩排”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爲長方塊或爲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麽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老舍《北平的春節》
馮骥才-用花燈籠裝飾房間
年的氛圍離不開裝點。拿吊錢福字門花燈籠之類把房間裏裏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勢就拉開了。記得在三十年前精神與物質都是最貧乏的時候,年根底下,下班回家,便會見到一卷花花綠綠的紙放在門檻前,打開一看,有剪紙楹聯和吉祥圖畫,不用說,這是老友華非自寫自畫自刻自剪然後給我送上門來。他知道我這點年的情懷。
——馮骥才《春節八事》
陳忠實-懷念祭竈神的五香圓餅
到臘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竈神爺的日子,民間傳說這天晚上竈神爺要回天上彙報人間溫飽,家家都烙制一種五香味的小圓餅子,給竈神爺帶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幹糧,巴結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當晚,第一鍋烙出的五香圓餅先獻到竈神爺的挂像前,我早已饞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下的圓餅咬起來,整個冬天都吃著包谷面馍,這種純白面烙的五香圓餅甭提有多香了。
——陳忠實《過年:家鄉圓夢的炮聲》
豐子恺-在父親帶領下祭竈君菩薩
臘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竈,竈君菩薩每年上天約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來。這菩薩據說是天神派下來監視人家的,每家一個。大約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過人數(神數)更多。他們高踞在人家的竈山上,嗅取飯菜的香氣。每逢初一、月半,必須點起香燭來拜他。
廿三這一天,家家燒赤豆糯米飯,先盛一大碗供在竈君面前,然後全家來吃。吃過之後,黃昏時分,父親穿了大禮服來竈前膜拜,跟著,我們大家跪拜。拜過之後,將竈君的神像從竈山上請下來,放進一頂竈轎裏。
這竈轎是白天從市上買來的,用紅綠紙張糊成,兩旁貼著一副對聯,上寫‘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們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竈轎兩旁,再拿一串紙做的金元寶挂在轎上;又拿一點糖塌餅來,粘在竈君菩薩的嘴上。這樣一來,他上去見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說話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惡事全盤說出。
于是父親恭恭敬敬地捧了竈轎,捧到大門外去燒化。燒化時必須搶出一只紙元寶,拿進來藏在櫥裏,預祝明年有真金元寶進門之意。送竈君上天之後,陳媽媽就燒菜給父親下酒,說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爲沒有竈君先吸取其香氣。父親也笑著稱贊酒菜好吃。
——豐子恺《過年》
莫言-我們那裏的小年過的比較認真
過了臘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辭竈日。我們那裏也把辭竈日叫做小年,過得比較認真。早飯和午飯還是平日裏的糙食,晚飯就是一頓餃子。爲了等待這頓餃子,我早飯和午飯吃得很少。那時候我的飯量大得實在是驚人,能吃多少個餃子就不說出來嚇人了。辭竈是有儀式的,那就是在餃子出鍋時,先盛出兩碗供在竈台上,然後燒半刀黃表紙,把那張竈馬也一起焚燒。焚燒完畢,將餃子湯淋一點在紙灰上,然後磕一個頭,就算祭竈完畢。這是最簡單的。比較富庶的人家,則要買來些關東糖供在竈前,其意大概是讓即將上天彙報工作的竈王爺嘗點甜頭,在上帝面前多說好話。也有人說是用關東糖粘住竈王爺的嘴。這種說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壞話固然是不能說了,但好話不也說不了了嘛!
祭完了竈,就把那張從竈馬上裁下來的竈馬頭兒貼到炕頭上,所謂竈馬頭,其實就是一張農曆的年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版印刷,印在最廉價的白紙上。最上邊印著一個小方臉、生著三绺胡須的人,他的兩邊是兩個圓臉的女人,一猜就知道是他的兩個太太。當年我就感到竈王爺這個神祇的很多矛盾之處,其一就是他整年累月地趴在鍋竈裏受著煙熏火燎,肯定是個黑臉的漢子——鄉下人說某人臉黑:看你像個竈王爺似的——但竈馬頭上的竈王爺臉很白。竈馬頭上都印著來年幾龍治水的字樣。一龍治水的年頭主澇,多龍治水的年頭主旱,“人多亂,龍多旱”這句俗語就是從這裏來的,其原因與“三個和尚沒水吃”是一樣的。
——莫言《過去的年》
《庚子送竈即事》魯迅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使東川·漢江上笛》 唐 元稹
小年爲寫遊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驿南樓。
《古寺老松》唐 齊己
百歲禅師說,先師指此松。
小年行道繞,早見偃枝重。
月檻移孤影,秋亭卓一峰。
終當因夜電,拏攫從雲龍。
《觀項信水墨》唐 方幹
險峭雖從筆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雲孤桧知無朽,挂壁高泉似有聲。
轉扇驚波連岸動,回燈落日向山明。
小年師祖過今祖,異域應傳項信名。
《祭竈詞》宋 範成大
古傅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鵲橋仙 自壽》宋 劉辰翁
輕風澹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
橋邊曾弄碧蓮花,悄不記、人間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約淩波曾步。
寒機何意待人歸,但寂曆、小窗斜雨。
有句話叫
“過了小年就是年”
因此,從小年到年三十前
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任務”要解鎖
忙碌的生活也逐漸消除寒意
待得年三十
莫忘了
赴故鄉約,見故鄉人
在新加坡過年的同學們別忘了呼朋引伴一起過年:
2月10日-NUS 國大喜慶中國年:春晚遊園會
2月21日-SUTD 科大 新春嘉年華
3月2日-SIM 管院 元宵遊園晚會
在此,學聯祝廣大在新留學生小年吉祥!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往期精選
感謝您對學聯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關心
長按圖片即可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