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稱“東南亞支付寶”的Spherepay,及其ICO代幣“SAY”的投資者來說,今年的3月可謂多事之秋。前者深陷羅生門,公司內部互怼推卸責任;而後者的損失顯而易見,他們手裏的代幣已一文不值。
反觀這場僅維持了6個月的ICO鬧劇,值得探討的是,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什麽問題,對于投資者有什麽啓發。
Spherepay
作爲這場鬧劇的主角,Spherepay這家從事東南亞無現金支付的公司,責任毋庸置疑是最大的。
根據其ICO白皮書”SAY“的Roadmap規劃,項目在3月這個ICO目標最重要的環節,突然出現Spherepay團隊羅生門事件,並不是一種偶然,其在Kucoin和Cointiger上線的SAY代幣(以及羅生門事件中與SAY1:1兌換的SPH)已經停止充幣提幣,價值歸0,至此項目可以說徹底黃了。
2016年3月團隊成立;
2017年7月發布SpherePay支持綁定借記卡和信用卡做無現金支付;
2017年11月號稱擁有了100萬的用戶;
2018年1月ICO;
2018年3月(目前)實現加密貨幣支付流通;
……
羅生門誰之過?
事件由SpherePay聲明開始,
大致意思就是,錢被幕後操縱發幣的人卷走了,新的SpherePay團隊將繼續正常運營項目,並發行1:1兌換的新幣SPH,幕後的人侵占了原SAY基金會投資人所有資金,如需退幣,要找他。而這位幕後操縱者就是後來與Spherepay團隊互怼的投資人——石一。
但石一卻表示,SAY是SpherePay發起的區塊鏈項目,大部分投資人從基金會購買的SAY自己正在倒貼錢清退;而分叉幣SPH是空氣幣,與SpherePay項目無任何關系。
羅生門疑雲重重:
Spherepay團隊聲稱幕後人石一卷走了所有資金,但團隊繼續運行項目並發行的SPH幣,資金從何而來?以基金會形式ICO所籌得的資金爲何能被一人獨吞?
而石一聲稱自己在SAY和SPH沒有任何利益瓜葛,甚至倒貼錢清退SAY,並責怪對方硬要上交易所導致項目夭折,但是網絡流傳出的石一微信對話卻顯示石一催促籌集足夠ETH上交易所的迫切要求。
羅生門也許無解,但Spherepay作爲這個鬧劇裏最大的贏家,難逃其咎,投資者的錢是非常明確的是全部被Spherepay團隊或石一占有了。
而Spherepay在宣傳作假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很多媒體並沒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爲虛假宣傳推波助瀾,誤導了廣大的投資者。
媒體
在中國衆多媒體介紹下,Spherepay公司化身”東南亞支付寶“,數據之誇張超出想象,這家事實上2017年8月才在新加坡成立,8月注冊並只購買了1年網站域名,Facebook9月15日才開放的公司,化身擁有500萬用戶和超過1萬家商家的巨頭!
事實上,Spherepay官網明確表示並列出了所有合作的商家(只會多列不會少列),一共九類商家,共計71家合作商家,而且沒有知名商家!
用戶數目更是無從說起,同時期國外媒體的報道,Spherepay僅擁有6萬用戶!
這所謂的受到不知名投資者1000萬美元投資的“東南亞支付寶”,根本就是一個經不起任何查證推敲的泡沫,新加坡衆多大型公司打造的無現金支付系統,列入新加坡電信的Dash,Lazada的HelloPay,Garena的AirPay,Grab的GrabPay都沒有能夠打入占有虛擬支付的市場,一家才成立幾個月的小公司借沒有良知的媒體之口,秒變互聯網區塊鏈支付的巨無霸?!
可見,沒有原則的無良媒體在這場鬧劇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投資者
那是不是作爲受害則的投資者一點責任都沒有了呢?我們先看下面這Spherepay ICO的私募介紹。
這些只需幾分鍾的搜索就能證實真假的信息,作爲一個拿出真金白銀的投資者來說,有責任去查證。
例如官網就直接開放了兌換通道,還通過代投造成稀缺性誤導;成立時間有誤;數萬掃描點可通過合作商家確認;東南亞三大支付平台之一,根本查無對證;項目的區塊鏈化尚未落地……
投資者在這場鬧劇中,確實容易誤入圈套,但是並不代表投資者沒有責任去做功課來爲自己的投資負責。
“東南亞支付寶”Spherepay吹到天上的牛,短短半年就重重的砸在了不明“真相”投資者身上。騙子固然可惡,但作爲自身資金“統帥”的自己,也要爲投資失誤承擔不可避免的責任,降低風險的最快捷徑,就是盡可能去彌補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稱。擦亮眼睛,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