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向小編安利一部新劇。
豆瓣8.7,不開玩笑地說,才看完一集我就跟中毒一樣,恨不得一天刷新十次,就想看它到底更新了沒有。
它是——
《黑色止血鉗》
ブラックぺアン
看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醫療劇。
早在15年前,島國就創造過一部醫療劇神話《白色巨塔》,而今天這劇,又從另一個方面撕開了醫院的另一面。
在人們心目中,醫生是什麽樣的?或者說咱們國內電視劇塑造的醫生是什麽樣?
大部分都是心懷仁慈,盡心救人的白衣天使對吧?
但這劇,同樣講醫生,它的男主渡海,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惡魔”。
對因爲壓力太大而流淚的實習醫生,他不是安慰,而是口出惡言:
“你直接辭職吧!”
手術台上,病患還在飙血,他卻先討價還價,要到1000萬才繼續手術。
有新的醫療器械出來,他一邊享受著醫療代表請的法餐,一邊表明會找病患試試看。
但這位同志,你是在心髒外科,隨便試試是會死人的。
有人被他隨意的態度激怒,質問他是不是把患者當成了物品,他居然一秒都不停頓地承認了:
“就是物品啊!”
這麽囂張不做作的男主,也是幾百年才見一次了。
他狂妄、不守規矩,甚至看起來根本沒有“醫德”,和傳統中好醫生的標准差了十萬八千裏。
但再看不慣,也沒人敢真的跳出來當面指責他。
不是因爲他凶惡的態度,而是因爲,他的手術技術,幾乎無人能及。
凡是醫生,幾乎沒人能避免直接面對死亡,甚至病人死在自己的手術台上也有可能。
但渡海是個例外。
自從業以來他從未失過手,只要是他執刀的手術,沒有一個人死亡。
甚至對于一些高難度的手術,他還變成了其他醫生們的“救場天使”。
他是囂張,但他確實有囂張的資本。
渡海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水平高的醫生,
無論做什麽都會被原諒的。”
但真是這樣嗎?
有技術就能爲所欲爲?
發現沒,與國內大部分醫療劇把醫生神化不一樣,這劇不制造聖母。
相反,它甚至把醫生最私心的一面展示給你看。
他們沒那麽無私,會耍心眼、會爲了一個名額或職位爭鬥;同時,他們也像普通人一樣,會害怕、會無助、會力不從心。
但正因爲它去掉了“醫生”這個職業自帶的聖母光環,反而給了人更多思考和反思的余地:
醫生,到底該是什麽樣的?
我們是不是把他們太過神化,或者將他們看得太過黑暗?
在這部劇裏,你能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醫生。
比如,和渡海完全相反的,實習醫生世良。
從道德角度來說,世良應該算是好醫生的典範了。
他會蹲在想要輕生的婆婆面前,溫聲寬慰她一切都會好的。
爲了能救自己的患者,他能毫不猶豫就給渡海下跪。
上手術之前,他也會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重大,會恐慌、會害怕、會慎之又慎。
他很努力,把治病救人當做自己的終極目標,甚至看不慣渡海,也敢直接指責他根本不配當醫生。
他仁慈、善良,滿腔熱血,一腦袋理想。
只除了……沒有技術。
一場手術的最後一步,渡海讓他縫合。
但止血鉗松開後,隨著血液循環的恢複,卻只見血流像噴泉一樣直沖房頂……
渡海被他指責後,曾問過他一句話:
“有了良心,就能救人命嗎?”
你對病人再像春天般的溫暖,技術不行,救不了他,也是殘忍。
而給了希望後的絕望,比直接面對現實更殘忍。
一個醫德高尚,但救不了人的醫生和一個能救你命,但品行惡劣的醫生,你會選哪個?
當然,品德和技術並不是對立的。
但有時候,有沒有良心可能並不完全是自己本心能決定的。
比如這一位—— 醫院裏唯一能和渡海一較高下的教授,佐伯。
明明水平差不多,但他和渡海的地位卻一個天一個地。
這劇一開始,就是一場佐伯的個人秀。
他正在直播一場高難度的心髒外科手術,用以他名字命名的“佐伯手術法”,在不借用人工心肺的情況下,直接在病人的心髒上開刀 。
所有看直播的醫生都倒吸一口涼氣,佐伯憑借這個方法,幾乎成神,醫院領導更是拍著胸脯地嘚瑟:
“能做這個佐伯式手術的,
全世界只有佐伯教授,
僅此一人而已!”
但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同時段,渡海也在做這個手術,甚至他完成手術的時間,比佐伯還快20分鍾。
但不管在醫院的手術報告上,還是對外的宣傳上,從來都不會出現渡海的名字。
這就奇怪了,同樣牛逼的兩個人,怎麽只有佐伯聞名全國?
究其原因,不過是佐伯比渡海更懂“規則”。
佐伯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職場老狐狸。
他清楚地知道,在這種大學名下的附屬醫院,比技術更重要的是 —— 論文。
你有多少文章能得到權威醫學雜志認可,就代表你在醫院的地位。
爲此,他甚至可以在明知競爭對手的手術方法一定會出問題的情況下,絕不提醒。
就等他出問題,拖延對方完成論文的時間。
不可思議吧,在醫院這種實踐性那麽強的地方,竟然是以論文定天下。
劇裏有人就說了:
醫生的世界真是不可思議,對患者來說,只要能治好自己病的就是好醫生。
但對于醫生來說,能寫出論文的才是好醫生。
但能寫出論文的醫生,就是能治病的醫生嗎?恐怕未必吧?
佐伯的得意門生不就是論文牛逼,但手術死板,遇到意外情況就懵逼的人嘛。
是不是倒了一口涼氣?如果我們周圍都是這樣的醫生,那豈不是每次看病都在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