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小圈
QQ: 2077525879
微信: xinjiapoquan001
在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句話——“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
金庸先生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
六十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庸去世的消息一出,新加坡許多書迷紛紛在網上發悼文,表示不舍。
在新加坡好幾家書店設專櫃,把金庸先生的作品擺放在店內最顯眼的位置。
友聯書局的員工更連夜設計金庸紀念板,打印出來後放在店內的專櫃上,向大師致敬。
今天和小圈兒一起看看各行各業與金庸武俠的峽谷情緣:
-
新加坡一位36歲的華文老師這樣回憶——
自己在中學時讀了第一本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隨後陸續把全套都看齊了。她說:“金庸筆下的女性都是獨立自主,敢愛敢恨的,跟以前看的言情劇女主角很不一樣,對當時十二三歲的我影響很深。”
-
一位44歲的律師回憶——
我是一個金庸迷,曾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豐傳授劍意的片段啓發年輕律師,運用法律如同用劍一樣,注重的是法律的精神(意)而不是招術。
-
書店的老板們——
“雖然今天還沒有很多人來找金庸的書,可能是工作日,大家比較忙或還沒有時間反應。但有一名讀者特地下來買《射雕英雄傳》和《飛狐外傳》作爲收藏,他說自己很早就看完了金庸所有的小說,但有一些是舊版的,下來會找新版的重看。”
“我得知金庸過世的消息後,就交代員工把他的書移到靠近櫃台顯眼的地方,相信會有老讀者想要重溫金庸作品。”
“金庸是武俠小說界的傳奇人物,相信很多書迷都感到難過。大衆的所有書店都有金庸的作品,而百勝樓大衆書局的金庸作品最齊全。爲了向金庸大師致敬,我們會在百勝樓大衆書局陳列出金庸的小說,希望能給他的家人和書迷帶來一點安慰,也給他們提供一個緬懷的平台。”
在新加坡,部長和議員中同樣擁有衆多的金庸迷…看看他們怎麽說:
-
教育部長王乙康,在面簿轉載金庸逝世的新聞——
“小時候,家裏的金庸小說總是由祖母先閱讀,祖母看完輪到哥哥,然後才輪到我。雖然要得懂得區分史實與虛構情節,但我通過金庸的小說認識了不少中國曆史。我還沒讀過《天龍八部》和《鹿鼎記》,或許在適當時候我應該把它讀完。”
-
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
雖然他只在中學時代讀過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但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電視電影作品,他看過不少。
他指出,以《神雕俠侶》爲例,新加坡、中國就拍了好幾部電視劇,他也在一兩年前觀賞一部以《笑傲江湖》爲故事的雜技音樂劇。
“金庸筆下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融合了曆史、文學、文化、武術、中醫、飲食等元素,真是一大奇才。謝謝‘大俠’爲我們帶來許多想象的空間和美好的回憶。請您安息。”
-
碧山—大巴窯集選區議員鍾奇雄——
他小時候家境並不優裕,閱讀金庸小說時會把故事裏的英雄人物當成目標,激勵自己努力向上,希望有天能完成屬于他的“英雄夢”。
他從中一開始閱讀金庸的武俠小說,最喜愛的人物是《天龍八部》中的喬峰。
“喬峰是真英雄,具大俠風範。金庸小說教會我忠誠、義氣和兄弟情,每位英雄都會經曆很多磨難,最終得到世人的認可與尊敬。”
金庸先生除了在武俠作品上與新加坡有扯不斷江湖惆怅,更與新加坡本身有深厚淵源,它曾是金庸先生的避風港…
金庸先生于1959年與初中時的同學沈寶新在香港創辦了《明報》,公司注冊資金十萬元,金庸占百分之八十股權,沈寶新占了百分之二十,其主張的報章精神爲:
強烈民族意識
高舉儒家思想
反戰
崇尚自由
1967年5月,香港因新蒲崗一間塑膠廠的勞資糾紛,而引發左派人士借此發動群衆,要”鬥垮鬥臭港英政府”。
從此,香港發生了許多流血及“波蘿”(炸彈)爆炸案。
這動亂期間,《明報》因從社評到新聞,以至副刊立場,都在批評左派人士,及認爲”反英抗暴”運動有違香港人的利益。香港左派激進派分子也因此對《明報》,及其他立場反左的傳媒進行各式更猛烈的攻擊。
1967年7月13日,《明報》社評發表《恐怖世界,人人自危》。
到了7月20日,港府頒布緊急條例,嚴禁口頭或文字上造謠惑衆,擾亂人心。
1967年8月24日,香港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林彬真名林少坡,在商業電台任播音員十多年),由于在”大丈夫日記”、”欲罷不能”節目內猛烈抨擊左派分子,對動亂切中時弊,極受市民喜愛。
結果林彬在上班途中慘遭左派份子投擲汽油彈攻擊,與其堂弟林光海燒死在車內。
不到一個星期,被左派分子谑稱爲”豹狼庸”的金庸的住宅,也收到了炸彈郵包,幸好發現得早,而由警方在查家門口外引爆。
當時激進派分子也曾計劃到《明報》編輯部搗亂,幸好《明報》早已把編輯部招牌收起來,搗亂分子才遍尋不著。編輯部有些員工甚至削尖了水喉枝,准備與搗亂分子搏鬥。
除了《明報》,激進派分子還焚燒《天天日報》車輛,擲石擊毀《天天日報》門窗,又搗亂承印《明報》的印刷廠,《華僑日報》采訪車,剪斷麗的呼聲電視電線。《南華早報》雲鹹街地窖機房內,亦被炸彈炸損了部分印刷機器。
1967年8月28日,傳出消息,激進左派擬出了一份六人黑名單,標明這六人將會像林彬般被謀殺。
金庸先生,就是其中一個目標。
金庸先生爲了避免被暗殺,便南下到了新加坡暫避,報社業務則交由股東沈寶新負責,社論則讓胡菊人來頂。
其實,金庸先生當時在新加坡已有業務。1967年3月18日,金庸已在南洋與創立“斧標驅風油”的新加坡商人梁潤之合組創辦了新、馬兩地的《新明日報》。
梁潤之爲董事局主席,金庸爲副主席,報名“新明”二字各取自梁潤之的《新生日報》和金庸的《明報》。
創刊之初,《新明日報》標榜五大特色:
1、獨家刊登金庸武俠小說,副刊名家彙聚,篇篇傑構
2、娛樂版獨有消息,專爆珍奇內幕
3、通訊網遍布全球,天天有各國現狀報道
4.、“天下事”版資料最豐富,包羅萬有
5.、名家主編”馬經”,當日下午報道大彩結果
當時《新明日報》出紙六大張,售價一角。
出版之後,銷量上升,到了1979年,已經日銷十萬份,成爲新加坡的一份大報。
金庸在創刊新加坡《新明日報》之後三個月,又在《新明日報》的基礎上,發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
起初星馬兩地同用一個文版,新加坡于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政策與馬來西亞日有距離,于是《新明日報》也分成新加坡《新明日報》和馬來西亞《新明日報》。
但是副刊、小說的稿件,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地共用。
新加坡中文報紙《新明日報》前總編輯杜南發就表示,金庸在獅城最大貢獻是創辦《新明日報》,以文人辦報,發揮知識分子力量:
“1960年代的新加坡媒體仍屬于傳統南洋報紙型態,金庸創辦新明日報,成功帶進香港媒體經驗與特色。”
同樣在東南亞地區,金庸小說翻成當地國文字,許多詞彙都是用閩南語音譯。
而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笑傲江湖》與新加坡最有淵源…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唯一在香港以外地區率先連載的小說。
《笑傲江湖》在《新明日報》連載後一個月,《明報》才連載有關小說。
據新加坡資深媒體人回憶:
“當時幾家報社都爭著想刊登《笑傲江湖》的星馬版,但金庸強調‘肥水不流外人田’,《笑傲江湖》只會讓《新明日報》獨家刊登,這是《新明日報》在三年內就賺錢的關鍵之一。”
除此之外,《笑傲江湖》也可以說是金庸先生的“逃亡”之做!
上文,小圈兒提到因爲暗殺事件,金庸先生來到新加坡避難,金庸先生離開香港到新加坡暫避一個半月,繼續創作《笑傲江湖》。
當時金庸先生每天下午二時由酒店到《新明日報》辦公室,在沙發上看完報紙後,就回到總編輯的位置,一支煙、一支筆、一張又一張平放在桌上的原稿紙,《笑傲江湖》關于杭州“梅莊”江南四友的內容,就這樣誕生。
當時排字房的職員會在門外等候金庸,後者每天填滿三張原稿紙,約1200字左右就會停下。
前總編輯杜南發憶述指,當時金庸寫完即止,不多不少,亦不重讀修改。
杜南發指金庸思想缜密,並形容《新明日報》非常成功,是當地重要的華文報紙。
可好景不長,到1970年代末,由于新加坡政府修改法例,非國籍人士不得對新加坡報章持股超過百分之三,金庸則被逼退出《新明日報》。
金庸賣掉股權,退出新加坡報壇,但仍關注當地報業發展。
他的作品亦影響很多老一輩的新加坡華人。
金庸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在新加坡非常活躍,他的小說在報紙上連載,有非常多的忠實讀者,老一輩新加坡華人茶余飯後討論他的小說情節。
雖然年輕一輩新加坡華人多半不了解金庸曾在新加坡辦報這段曆史,然而,《新明日報》至今已成爲新加坡非常重要的晚報之一,報導第一手的重要政經與社會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