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觀察】
2017年的首場國會辯論,沒有精彩的舌戰和交鋒,也沒有妙語如珠的演講,不過對于坐在記者席上的我而言,倒是格外發人深省。
首先是錯綜複雜的地域政治環境中,小國面對不由自主的艱難處境,應該如何做好平衡,尋找前進的道路。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裝甲運兵車遭香港海關扣留事件,不出意外成爲口頭詢問環節最受關注的課題。反對黨議員劉程強(阿裕尼集選區)和官委議員謝邕邕問得很直接:這起事件是否凸顯崛起中的大國欺負小國?外交部憑什麽假定香港海關這麽做不是因爲背後有中國指使?
不過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不想做任何揣測,反倒花了好些時間,闡述我國所處的環境。他形容,新加坡是幅員有限的城市國家,又是一個多元種族社會,而且地處東南亞的中心,這些永恒不變的外在條件,導致我國有時會面對來自大國的壓力,要求我們和對方站在一條戰線上,因此,我們偶爾得有禮貌和有尊嚴地提醒各方,新加坡是個獨立國家,必須維護國家的立場和利益。
與此同時,無論在外交還是貿易上,我國也得努力尋求最佳的平衡。這包括在經濟上追求自由貿易,同時確保國人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在尋求各種發展機遇時,確保所有國人都跟得上發展的腳步;在成爲大國朋友圈一員的同時,偶爾也要能禮貌地維持不同立場。
裝甲車事件到底會如何收尾,還是交給雙方都尊重的法律處理,“大聲公”式的外交,不適合處理這類問題,而現階段最令人擔憂的是這起外交風波是否會成爲考驗國人團結的危機。正因如此,維文再三強調,把問題政治化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並希望新加坡人能保持冷靜和團結。
他也語重心長地籲請所有在座議員,無論在朝在野、非選區議員還是官委議員,此時此刻與政府站在同樣的立場,因爲“最終外交政策始于國內”。這番話引得議員們紛紛拍打座椅扶手齊聲贊賞。
同樣“始于國內”的還有未來的經濟策略。有議員詢問,中國在東南亞投資是否會影響我國的經濟,以及來勢洶洶的馬六甲皇京港項目,會不會削弱我國港口的競爭力。
貿工部長(工業)易華仁直言“區域競爭並非新鮮事”,我國將繼續努力提高生産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則指出,皇京港擴建不至于給我國的港口業務構成威脅,但新加坡必須繼續尋找保持港口競爭力的方法。
作爲一個蕞爾小國,開放型的經濟格局讓我國深受世界經濟波動影響。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各國都在設法尋找新的增長契機,新加坡又如何尋找突破困局的方法?
兩位部長的答複恰好提醒我們,與其擔憂更激烈的外部競爭,倒不如冷靜地從自身出發找突破口。一方面,政府正在通過未來經濟委員會擬定未來經濟策略;另一方面,企業和員工也能各自盡力,前者設法順應科技改變,發展新的運營模式,後者則可提升和深化技能,提高各自的競爭力。
今年的首場國會在外交、經濟等格外沉重的課題中拉開序幕,開啓這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的2017年。這一年,新加坡猶如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可能會遇到不少顛簸,不過誠如維文不久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所說,最重要的還是船上的人處變不驚,保持冷靜、果斷和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