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本地上市公司相繼除牌,對于正在進行整頓的新加坡交易所而言,可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去年,總共有28家公司從本地股市除牌,而新上市的公司只有16家。以市值而言,新上市公司的總值44億元,而除牌公司則達155億元。換句話說,從本地股市出走的公司數目和總市值,遠超過新加入的上市公司。這顯然不利于交易所的流通量。
然而,這股除牌風還繼續吹襲,並有越演越烈的迹象。
上星期,飛龍集團(Fragrance)老板許偉明獻議全面收購環球優質酒店(Global Premium Hotels)。許偉明目前持有環球優質酒店近72%股權,他准備在獲得90%股權後將公司私有化。
在這之前,力寶集團(Lippo Group)老板李棕先後獻議全面收購金利太平洋(Auric Pacific)、國際康慧醫療集團(IHC),以及康威醫療集團(Healthway)。李棕與女婿是金利太平洋的大股東,他們准備將公司除牌。至于兩家醫療相關公司,李棕是在最近趁大股東內讧時入股。他通過旗下的華聯企業(OUE)收購國際康慧醫療集團。
此外,事必得工業(Spindex)大股東陳章財也在最近提出私有化的獻議。另一方面,目前正在進行私有化的公司還包括亞騰資産管理(ARA)、愛捷特(Aztech)以及Vard控股。
大股東進行全面收購及將公司私有化,對小股民是福是禍?答案取決于小股民進場的價位。
一般上,當股價遠低于公司的資産價值時,便可能引發第三方收購或大股東提出私有化獻議。爲了吸引小股東脫售股票,大股東提出的收購價要比收購消息宣布前的股價高,也就是溢價(premium)。
根據星展維高達證劵行的統計,去年公司私有化的收購價比消息宣布前夕的最後閉市價平均高出24%,也比消息宣布前一個月的加權股價平均高出31%。換句話說,小投資者在收購消息宣布前進場,有兩三成的利潤。因此,收購消息往往令市場亢奮。
然而,大股東不會做賠本生意。雖然他們提出的收購價比消息宣布前的股價高,但是收購價往往低于股票的曆史高位,並通常是遠低過公司的實際資産價值。
以環球優質酒店爲例,該股在短短的五年上市期間,股價一度上漲至0.405元。但大股東現在是以每股0.365元收購,不僅比公司賬面淨資産每股0.69元低了近一半,而且也低過該股的曆史高位。在高位進場的投資者,只有淚往肚裏吞。
盡管如此,投資者還是熱衷于獵取私有化的目標公司,以期望從大股東手中獲得一筆分手費。在除牌風猛吹之際,證劵行紛紛猜測可能進行私有化的公司。
星展維高達證劵行根據四個指標,從中小市值的公司中,挑選私有化的目標公司。這四個指標是:市賬率(股價與賬目資産的占比,P/B)少于1.1倍;在過去12個月公司有盈利;大股東持股超過50%;公司的每股淨現金相當于現有股價的40%以上。
根據上述標准,它在上個星期選出五家最有可能私有化或獲得第三方收購的中小股。它們是:閣室亞洲(Courts)、PACC岸外服務控股(POSH)、Mermaid海事、CSE環球,以及中星石化控股(Sinostar)。
此外,它也選出另外14家可能私有化的公司,包括CDW控股、海陸控股(Hai Leck)、胡金標控股(OKP)和若炜設計(Nobel Design)。
證劵行指出,CDW控股和若炜設計持有的每股現金,超過了股價。此外,海陸控股及胡金標控股有大量現金,而大股東持有絕大多數股權。即使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以高過目前市價40%進行全面收購,他們在私有化後從公司獲得的現金,會超過他們支付收購的費用。
然而,大股東私有化的目標公司,可遇不可求。其實,在衆多證劵行的猜測名單中,鮮少點中正在進行私有化的環球優質酒店與事必得工業。此外,有些公司榜上有名多年,但大股東卻遲遲沒有動作。另一方面,證劵行也經常更改目標公司的名單。
盡管如此,私有化或第三方收購的消息能推動股價,因此市場對猜測目標公司的遊戲,還是會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