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昨天呼籲朝野議員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預算案。他指出,盡管政府整體預算收支預計仍有盈余,各個財政收入來源卻隨時可能受外在因素影響,下來的財政可持續性必須獲得更大的關注。
他也反駁工人黨議員指預算案背後有政治考量的說法,並強調政府除了必須解決企業面對的“短痛”,也要爲長遠經濟發展做打算。
陳振聲也是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他昨天在國會參與新財政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時解釋說,即便政府整體預算收支預計有19億元財政盈余,但約700億元的總經常收入中,有約140億元是國家儲備的淨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簡稱NIRC);這表示政府每5元的預計收入中,有1元其實是來自儲備金淨投資回報。
更重要的是,陳振聲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在經濟因素影響的NIRC目前已是政府四大財源中,帶來最大收入的財源。除了NIRC之外,我國財政收入也來自公司稅、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等三大稅源。
陳振聲說:“如今我們在預算案中必須更依賴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這與幾年前的財政情況不同。如果進一步思考的話,我們也必須反問自己,這四大財源中,到底有哪一個是受我們控制的?”
工人黨非選區議員貝理安前天參與辯論時質疑新財年的收支預算是否如財政部長王瑞傑所說,是屬擴張性的,即若不把NIRC等計算在內,公共開支多過政府收入。他因此質疑,政府是否其實還可爲企業制定更多短期刺激措施,而不這麽做只是因政治因素,希望把“彈藥留到更接近大選時才用”?
對此,陳振聲指出,不論是NIRC或是其他稅源,都受外在周期性因素影響,他自己也沒有信心政府預算收支會如預計有19億元盈余。他說:“萬一經濟情況惡化怎麽辦?我們也許會需要用更多錢來幫助新加坡人。”
反駁有大選考量說法
他也反駁貝理安對于政府有大選考量的說法。他指出,相反的,與其他國家不同,不論是人民行動黨或其他政黨執政,制度的設計已確保我國政府必須在花錢之前先確保有足夠收入來源。
陳振聲也指出,這次的預算案並不像工人黨非選區議員吳佩松所說,只是做出微調,而無大動作(wait-and-see budget);事實上,7億元的公共建築工程,以及爲特定行業推出的措施,都是具針對性的。
他說,在兩天的預算案辯論中,他觀察到朝野議員在爲人民與企業發聲時,更多聚焦在民衆與企業會得到哪些甜頭,又需要額外支付多少。他指出,預算案不應只關乎個人,而是關系到新加坡的未來,長期的考量是重要的。
他說:“經濟的管控不像調整房間溫度那麽簡單,不是動一動調溫器就能做到的……如果經濟形勢轉壞,即使我們立即做出調控,也沒有人能保證會馬上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