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學者表示,我國在區域建立起良好的金融中心聲譽、擁有強勁的司法管理框架,加上政治情況穩定,是中資銀行的首選地。
胡淵文 報道
中國財富迅速增長,加上富裕人士對全球資産配置的需求日增,中資銀行紛紛在本地設立私人銀行業務。
過去兩個星期內,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招商銀行就在本地正式成立了私人銀行。去年,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也設立私人銀行業務,是該行在中港澳地區以外首次在海外開設私人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則早在2013年已在本地設立私人銀行中心。
據了解,中資銀行在本地設立私人銀行,一來是爲了協助中國高淨值人士管理離岸資産,二來則是爲了服務與中國有經貿往來的東南亞地區富裕人士,此外,這也符合中資銀行擴展海外版圖的計劃。
新加坡管理大學業務開發副校長兼家族企業學院學術主任許茵妮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自從中國經濟開放以來,産生了許多高價值公司,但家族的下一代也許並不願接管這些傳統業務,因此這些高淨值人士對投資和金融資産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加。
根據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 Gemini)的一份報告,2015年在中國資産超過100萬美元的有100多萬人,同比增加16%。
她也指出,新加坡在區域建立起良好的金融中心聲譽、擁有強勁的司法管理框架,加上政治情況穩定,是中資銀行的首選地,以支持中國的高淨值人士和企業。
我國資産管理規模2015年已達2.6萬億元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的“2015年新加坡資産管理調查”報告,我國的資産管理規模2015年增長9%至2.6萬億新元,增長率顯著高于全球,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14%。
建設銀行受詢時表示,新加坡私人銀行中心是建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環,通過差別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全方位需求,提供全球資産配置服務。
招商銀行副行長劉建軍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新加坡受中國高淨值人士青睐,因爲新加坡跟中國的距離比歐美來得近,華語在新加坡也很普遍,
“這吸引了許多高淨值人士移民新加坡,並把資産托管在這裏。”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具備完善的法律體系和良好的市場機制,可有效保護高淨值人士的資産。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新加坡)發言人說,中國銀行在新加坡開設私人銀行,是符合市場和客戶需求的戰略舉措,能提升中國銀行在新加坡的市場影響和服務能力,並輻射東南亞地區,與中國大陸、港澳地區的私人銀行機構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全球服務體系。
工商銀行新加坡發言人則表示,在本地設立私人銀行能更好地爲客戶提供高品質綜合化財富管理服務,也能依托新加坡區位優勢和分行平台資源,做大做強私人銀行業務。
另一家中資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新加坡分行近日開幕,浦發新加坡分行行長徐俊說:“新加坡是區域財富管理中心,浦發銀行新加坡分行重視這其中的業務機會。我們在研究未來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落地的可行性。”
中資銀行在本地的私人銀行以服務中國高淨值人士爲主,也瞄准對中國投資及人民幣産品有興趣的區域乃至全球富裕人士。
許茵妮指出,不少私人公司尋求與中國的家族企業合作,中資銀行的私人銀行在這方面可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三本地銀行私行業務居亞洲前20大
作爲區域的財富管理中心,本地吸引了全球領先的私人銀行如瑞銀、花旗和瑞信等。三家本地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近幾年也取得良好增長。
根據《亞洲私人銀行家》(Asian Private Banker)雜志的排名報告,去年星展銀行、華僑銀行旗下的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和大華銀行,分列亞洲20大私人銀行的第六、第七和第14位。那中資銀行在本地有何競爭優勢?
許茵妮認爲,中資銀行與中國企業家建立起信任,能夠與其他領先的私人銀行業者相輔相成提供服務,因爲富裕人士往往不會把所有資産交由一家銀行管理。
中資銀行受詢時都表示,和中國客戶已建立起的關系和語言溝通是一大優勢。
劉建軍指出,其實在産品方面,本地各家私人銀行的區別不會太大,因爲産品市場非常透明,招商銀行的優勢在于和客戶建立起的信任。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新加坡)發言人指出,銀行具有語言和溝通優勢,能夠與客戶深度溝通,有助于挖掘客戶需求。
建行則表示,在客戶服務方面,銀行可發揮出在中華文化傳統、語言溝通交流等方面的人文特點和服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