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王乙康認爲,出現令人驚訝的政治結果其實早已存在,因此不宜把這類現象與當今熱議的“顛覆性”畫上等號。國家應做到的是,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確保人們有工作且工資不斷增長,也要在不同社會階層間建立信任。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令許多人大跌眼鏡,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王乙康認爲,這類出乎意料的結果並不一定是政治局面的“顛覆”,而是反映了國人對生活的不滿以及社會階層間的不信任,因此這兩方面都是國家須正視的問題。
王乙康本月2日到瑞士進行四天工作訪問,他昨天出席在當地舉行的第47屆聖加倫研討會(St. Gallen Symposium),並在會上發表上述看法。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爲“顛覆性的兩難”(The dilemma of disruption),旨在探討顛覆性科技乃至國際趨勢對社會的影響。
王乙康在全體會議環節上,與瑞士聯邦經濟事務、教育及研究部長施奈德阿曼(Johann N. Schneider-Ammann)和丹麥外交部長安諾斯·薩缪爾森(Anders Samuelsen),就“顛覆世界中的政治”(Politics in a disrupted world)的課題展開近一小時的討論。
王乙康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1945年意外敗選等例子,指令人驚訝的政治結果早已存在,因此不宜把這類現象與當今熱議的“顛覆性”畫上等號。
他說:“我們要意識到的是,這類意外結果的背後其實有醞釀已久的社會因素,才會造成政治系統的改變。”
他認爲,國家應做到的是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確保人們有工作且工資不斷增長,也要在不同社會階層間建立信任。
將好處回歸人民 民主仍是最明智政治制度
王乙康也指出,在當今顛覆性時代,民主制度仍是最明智的政治制度,因爲該制度的根本是將好處回歸于人民。
會議主持人提及有些人批評新加坡一黨專政並質疑其民主性時,我國在全球經濟危機後推出多種政策使經濟複蘇,而國人之後以公平方式投選目前的政黨,便證明了競選的公平性。
“但如果萬一我們有一天失敗了,其他更好的政黨將會取而代之,爲人民謀利。”
王乙康也提到,在顛覆性科技崛起的背景下,教育須轉型的必要性。
他指出,雖然重視教育一直是亞洲文化的特點,但許多新加坡家長較重視的是學術文憑。
他認爲,我國應學習瑞士等歐洲國家的教育制度,更重視技能的培訓,爲年輕國人開啓更多就業途徑。
“現在許多信息和知識都能在網上搜尋,但技能和經驗只能通過實踐來積累,並不能在網上搜得。”
在答複一名與會者的提問時,王乙康強調,教育制度與經濟結構必須對接,以避免大學生人數過多引來僧多粥少而失業率上升的問題。
“就如在新加坡,我們把大學生的比率定在30%至40%,而且他們當中的失業率極低。至于其他的(年輕國人),我們則培養他們到不同的業界領域任職。當然,新加坡是小國,因此可能較容易落實這樣的政策。”
除了全體會議,王乙康昨天也擔任研討會中一場小型對話會的主講人,就“以起步企業的心態轉變高等教育”(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a start-up mindset)的課題,和與會者交流和討論。
(視頻來源:StGallenSympos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