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介紹泉州開元寺的布局,都稱其中軸線的建築自南往北有紫雲屏(照牆)、天王殿、拜亭、拜庭、兩廊、大殿、戒壇、藏經閣。所謂的“天王殿”,即在紫雲屏對面拜亭之前,跨進山門門檻的那座殿堂(連山門)便是,故福建省文管會工作組所作的《福建泉州開元寺一九六二年調查報告》載曰:“天王殿即寺之三門。“泉州市旅遊局編的《泉州開元寺奇觀》也解釋說:“開元寺的入口——三門,也叫山門。按佛教規制,三門裏都供奉著天王,所以又叫天王殿。可是,無論從《泉州開元寺志》(又名《溫陵開元寺志》)的記載,還是從我國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規制及其所供奉之神來看,泉州開元寺的三門(山門)內這座殿堂都不能稱爲“天王殿”。
關于兩位金剛力士的來曆是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最普遍是引用《大寶積經》卷八《密迹金剛力士會》的說法:密迹金剛原是古印度勇郡王的太子,名法意。他發誓皈依佛法之後要充當金剛力士,出入佛的左右,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迹之事。後來,他果真成了佛的五百名隨從侍衛的首領,稱爲“密迹金剛”。于是,金剛力士原來只有一位,我國早期佛教寺院內的金剛力士塑像就只有一尊,但因奇數不符合中國人喜歡對稱的審美觀念,後來又再添上一尊,使之一左一右對稱地立于山門兩側。其形象是:“高大雄偉,作忿怒相。頭戴金冠,袒露上半身,手執金剛杵,雙腳分立。所不同的是,左像作怒顔張口,以金剛杵作打擊之勢;右像忿顔閉口,怒目圓睜,平托金剛杵。“到了明代,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爲了使這兩位護法神進一步漢化,就附會說他們倆本是商代纣王手下的督糧官,哼、哈二將鄭倫、陳奇,死後被姜子牙敕封爲鎮守西釋山門的護法神。因鄭倫曾拜西昆侖度厄真人爲師,得傳竅中二氣,碰上敵人把鼻子一哼,響如洪鍾,同時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故稱之爲“哼將”;陳奇也受異人傳授秘術,養成腹內一道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出,見者魂魄自散,故稱之爲“哈將”。于是,有些寺廟的山門殿內所塑金剛力士的形象變成“一鼓鼻,一張口”的哼哈二將。但其姿態不盡一致,有立式,有坐式,有弓式步揚拳式,也有橫坐在金睛獸上。
看泉州開元寺的山門,是只開一個大門,並蓋成殿堂式,系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式屋頂,面積達427平方米;又殿內左右兩側各塑一尊高4.5米的金剛力士像,呈坐姿,形象高大雄偉,怒目圓睜,發作丫髻,頭戴寶冠,身披铠甲,一手握拳,一手按于腿上,一個鼓鼻,一個張口,威風凜凜,凶猛可畏,俨然是哼、哈二神將。所以,根據佛教寺院山門殿的配置規制和供奉之神像來判斷,泉州開元寺山門是“山門殿”或“三門殿”,決非“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