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物流業者組成聯盟,計劃在兩年內打造一個資料共享平台,並在未來通過這個平台朝著“優步化”的模式發展。
昨天在一年一度的“本地企業與協會發展計劃”(Local Enterprise and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簡稱LEAD)論壇上,四個商會與商團(Trade Associations and Chambers,簡稱TACs)、標新局(SPRING Singapore)及共和理工學院的供應鏈管理創新中心,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成立物流業聯盟(Logistics Alliance)。
這是繼去年11月政府推出物流業産業轉型藍圖(ITM)之後的另一項努力。四個商會與商團是新加坡貨櫃儲存商會(CDAS)、新加坡航空貨運代理協會(SAAA@Singapore)、新加坡物流業協會(SLA)及新加坡運輸業公會(STA)。
新加坡物流業協會第一副主席賈公泉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面對勞動力緊縮、土地及水電成本增加等挑戰,本地物流業者每年的利潤平均下滑至少5%。加上新元幣值較鄰國貨幣強勁,不少貿易業者物色鄰近國家作爲貨物集散地。
爲此,業者必須設法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聯盟正在開發的物流綜合平台(Transport Integrated Platform)正是其中一個方案。例如,通過這個資料共享平台,集裝箱貨車及集裝箱儲存業者可實時協調運送時間。
賈公泉說:“一旦這個平台建立起來,未來甚至可以朝著‘優步化’的模式發展。”例如,司機可自行決定接下哪些案子,或靈活規劃不同地點的運送路線。
聯盟與共和理工學院研究開發自動化方案
聯盟也正在與共和理工學院研究開發自動化方案。新加坡運輸業公會主席黃偉平受訪時說,除了提升效率,聯盟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物流業。
過去一年,在標新局和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支持下,共有23個商會與商團推出28項協助本地中小企業的計劃,一旦完成,估計超過8300家中小企業將受惠。
在28項計劃中,36%由10個首次加入LEAD計劃的商會與商團所發起,包括創業行動社群(ACE)、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SCA)、勞動力提升總會(WAF)等。
例如勞動力提升總會協調開發了一套三維掃描影像解決方案(3D-Scan Visualiser)。其理事會成員魏劍璋指出,過去,從事室內設計者派人到現場測量尺寸,以一個五房式組屋單位來說,得花上三至四個小時。有了這個掃描軟件,到場的人員由兩人減少至一人,全程只需30分鍾,生産力可提升50%。自去年11月推出以來,已有70家中小企業加入。
貿工部長(工業)易華仁昨天在論壇上發出“提案要求”(Call for Proposal),鼓勵商會與商團提出更多加強合作的創意。
他說,除了有如物流業聯盟的合作模式,橫跨不同産業的合作,例如由新加坡制造商總會(SMF)主辦的非洲—亞細安商業博覽會(AABE),或者通過共用資源的商團中心(TA Hub)等都是可以參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