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鎮 報道
當前經濟一些行業前景可能不明朗,面對挑戰的中小企業積極應對,但有調查顯示只有少數企業關注指導各個行業轉型的策略藍圖。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最新的《中小企業意見調查報告》指出,盡管産業轉型藍圖(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簡稱ITM)是未來經濟委員會制定的主要經濟策略,把這些藍圖列爲首要任務的企業卻很少,只占參與調查企業的17.7%。
商會因此建議,如果相關商團屬于23個産業轉型藍圖之列,並想參與藍圖的推行,應積極與負責推行計劃的政府部門接洽。至于不在這些藍圖之列的商團,要是有意制定所屬領域的發展計劃,也應尋求相關政府機構的引導與援助;這類商團也可探討如何融入相關的轉型藍圖,從中受益。
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及代表不同行業的領袖同《聯合早報》分享了他們對調查結果的看法。其中,總商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長成工程董事經理白連源說,轉型與國際化應該結合起來,相輔相成。
他舉建築業爲例說,如果能掌握時機成功轉型,建築業的前景將是不錯的,也能讓本地建築業相關公司在國際化時取得優勢。建築環境(Built Environment)産業轉型藍圖即將出台,他希望這回的藍圖能發揮到破釜沉舟的效果,將說了20多年的企業國際化目標做出成績來。
總商會是在今年5月至7月之間進行上述調查,參與調查的710家企業來自制造業、建築業與服務業。其中,中小企業占94.4%。
本地企業在國際化方面面對許多挑戰。根據報告,在參與調查的企業當中,有68.1%表示不熟悉海外市場條規,59.5%在物色適當的商業夥伴時碰上困難,而有39.1%缺乏適當的人力與規模去開發海外市場。前兩項與去年相差不大,後一項則有所改善,比去年的47.4%來得少。
未獲政聯公司特別關照
商界:本地企業走出去須靠自己
本地企業在海外的三大市場,分別是馬來西亞、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有六成(61%)企業打算在未來三年進軍海外市場,比去年的57%多。
在同本報分享看法時,商界領袖所表達的普遍感受是,在國外有業務的政聯公司並不會特別關照本地企業。因爲受限于政聯公司物色合作對象的標准程序,商界領袖都認爲,私人業界要走出去更須依靠本身,並贊同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做法。
黃山忠是達豐控股的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長。他以自己公司的經驗指出,達豐控股能快速開發幾個大型市場都是通過人脈關系達成。
他指出,許多成功企業都是互相帶動的,因此他極力提倡大企業帶動小企業的做法,並透露其公司也計劃帶較小型的本地企業三德集團進入中國市場。
總商會工商業委員會主席、珍寶餐飲集團總裁黃建銘,對大企業帶小企業“走出去”的做法表示贊同。他說:“我們或許可像中國讓一些人先富起來的做法那樣,也讓一些公司變得更加壯大,然後去帶動其他公司。”
如果能同有海外經驗的本地企業合作,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也會比較順暢。珍寶餐飲集團就與比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面包物語(在中國稱爲面包新語)合作,順利進軍當地市場。
不過,黃建銘提醒企業不要盲目追求國際化。企業應確定本身是否已經爲國際化做好准備。否則,把資源調去國外,無法兼顧本地市場,企業將會元氣大傷,最終兩頭不著岸。
商界領袖:政府援助計劃雖好不可盲目采納 刊第20頁
商會因此建議,如果相關商團屬于23個産業轉型藍圖之列,並想參與藍圖的推行,應積極與負責推行計劃的政府部門接洽。至于不在這些藍圖之列的商團,要是有意制定所屬領域的發展計劃,也應尋求相關政府機構的引導與援助;這類商團也可探討如何融入相關的轉型藍圖,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