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玮婷 報道
工程出現問題時,員工只要戴上智能眼鏡,與主管“直播連線”,就能准確地反映眼前難題。主管也無需趕往現場,就能協助找出故障緣由,給予解決問題的指示。
上述作業方式並非遙不可及,新加坡港務集團(PSA)目前已在研究和測試相關科技,未來幾年或可落實。
港務集團日前舉辦了“未來智能港口”展覽(Intelligent Port of the Future Exhibition),除了講述港務集團早期采納科技的曆程,也展示出目前正在測試、未來或在大士港口采用的新科技。
當中包括可在岸上和船上之間送貨的無人機、可以檢測水下泊位結構的迷你潛水艇、可自動扭轉集裝箱轉鎖(twist lock)的機器人手臂,以及可操控多台系統的指揮中心,隨時掌握員工和機器的位置,甚至在必要時,接手操控出現故障的無人機等。
港務集團大士港口開發總監郭瑞龍受訪時說,展覽看到的新科技估計有近乎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到2021年,即大士港口第一階段開始啓用時,上述科技預計有七八成的機會可投入實際港口運作中。
大士港口分四個階段興建,預計2021年開始運作,在整個大士港口竣工後,每年的集裝箱處理量可達6500萬個標准箱。大士港口將不僅僅是個集裝箱碼頭,它將發展成一個海事樞紐,周邊據說也將發展配套項目,設立讓公衆活動的社區。
郭瑞龍說,他們不斷探索新科技,以提高港口運作效率和提升安全。“有些科技是從市場上購得,有些則是內部研發……大部分的科技旨在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他舉例說,大士港口全面投入運作後,港口將采用約2000輛自動引導運輸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簡稱AGV)。“如果不采用AGV,我們就得聘用約6000至8000名司機,但依照現在的人力市場,不容易聘請員工。”
除了節省人力,港務集團也希望通過科技的采用,吸引更多人加入海事業。“港口運作不再像以前一樣,油油膩膩的,現在我們也采用不少科技,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我們,在港口工作。”
“未來智能港口”展覽將舉行至下星期三(17日),開放時間爲早上10時至下午5時。預知更多詳情,公衆可浏覽新加坡港務集團的面簿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