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儀 報道
我國未來的交通管理系統不再僅靠新一代的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收取過路費,而是會采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等先進技術,通過安裝在每一輛車的智能行車器來收集交通數據,以更准確地掌握實時路況,更有效地管理交通擁擠問題。
陸路交通管理局受詢時透露,隨著現有公路電子收費(ERP)閘門的壽命即將到期,該局正利用先進技術如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GNSS),開發未來的交通管理系統。
這套新系統將從2020年起,陸續取代至今已啓用了20年的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陸交局指出,把GNSS技術運用在未來交通管理系統,可更有效地管理交通情況,它可根據駕車者在擁堵路段所行駛的路程來收取過路費。
陸交局也可更准確地掌握公路上的交通情況,必要時采取“幹預”行動來改善車流量,例如調整交通燈的轉換時間。
發言人舉例說,GNSS技術可用于改善全島的交通燈管理系統,讓巴士和緊急車輛優先行駛,也可舒緩局部性的擁塞問題。
“加上現有讓巴士優先行駛的措施,這將有助進一步縮短巴士乘客的車程時間,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乘車體驗。”
此外,當局也可通過以後安裝在車上的智能行車器(On-Board Unit,簡稱OBU),發出最新的實時、更針對性的信息,協助駕車者更好地規劃行駛路線。他們也可使用OBU進行電子付費,包括支付停車費和關卡過路費等。
發言人指出,未來交通管理系統也可提供一個公開的平台,讓第三方應用開發商使用現有框架,發展和設計具創意的增值服務。
配合新系統的開發,陸交局已開始在主要快速公路安裝和測試可自動識別車牌號碼的攝像系統,以及采用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簡稱DSRC)的信標。
ERP系統明天滿20年
明天是ERP系統啓用滿20年。陸交局指出,自1998年ERP實行以來,這套系統有效地協助管理交通擁擠問題,確保車流時速維持在理想水平。
當局上一次大幅改革ERP是在2008年,包括擴大市區的收費覆蓋範圍,並提高每次路費調整的幅度及新閘門的起始收費。目前遍布全島的收費閘門共有78個,10年前是55個。
陸交局指出,沿著新加坡河的新閘門在2008年7月啓用以來,市區的平均車流時速維持在每小時25公裏,符合當局設定的理想水平,而過去10年來,市區的過路費也大致維持不變。
當局每個季度會檢討ERP收費,目前的收費率介于5角至4元,只有南向中央快速公路(CTE)過了布萊德路的閘門收費是6元。
當年曾參與推行ERP計劃的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員戈彼納·梅農(Gopinath Menon)受訪時指出,ERP對管理交通很重要,但它不是實現“減少用車”(car-lite)目標的唯一工具,把車輛常年增長率降至零,以及推動公共交通和個人代步工具的使用,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