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燃料供應公司(簡稱OBS)經營海上加油業近40年,始終堅持“公平經營、真誠對待客戶”的原則,去年終于迎來燦爛曙光。
爲了確保過往輪船得到足量的燃油供應,政府于去年1月1日起強制規定在港口提供燃料加注的公司,爲屬下油船安裝質量流率計量器(mass flow meter)。新加坡是全球首個有如此規定的國家。
政府于2014年頒布這項規定時,OBS董事林志明(48歲)即認爲這是公司大展拳腳的好時機。
林志明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自去年政府實施新措施以來,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原來,燃油供應量由每月20萬噸,上升到今年1月份的65萬噸。
林志明是本地知名商人林恩強的兒子,22歲服完兵役之後加入公司,目前掌管OBS和海洋油船(Ocean Tankers)公司的業務。兩家公司都是石油貿易公司興隆集團(Hin Leong)的姐妹公司。
公司在這個行業近40載,林志明坦言,加入公司之前,對父親白手起家的事業一知半解。
興隆集團創立于1963年,以買賣油品起家。
林志明說,祖父當年從中國福建省南來,透過標會的方式買了一艘小漁船,開到鄰近國家收購鮮魚,運回新加坡售賣。
父親中學辍學,曾當學徒修理機器,後來跟著祖父進行海上貿易。因爲負責船上機器的維修工作,父親接觸船用潤滑油、柴油等油品。
一次驚險經曆令父子倆“上岸”另謀生路
有一次,祖父和父親開船出海,途中風浪大作,小小漁船在驚天駭浪中行駛,顛簸不已,險象環生,好在吉人天相,父子倆平安渡過險關。然而,這次大難不死卻改變了他們後來謀生之道,父子倆決定“上岸”,另謀生路。
林志明說,父親早期買賣油品給船東,用油車和小木船送貨。直到1978年,集團才買入二手的加油駁船(bunker barge),承包本地大型石油公司的油品貿易和海上加油服務。那年也是OBS和海洋油船公司成立之年。
1985年,新加坡海上燃油供應市場開放,允許本地商人自鄰國輸入油品供應給過往船只,公司開始發展船隊,甚至親自參與設計船只的規格。
林志明說,這麽做不僅符合客戶需求,同時也打造公司的競爭優勢,“別家的船可能只供應兩種油品,我們的船卻能供應四種。”
自1990年代起,公司也投入經營海上倉儲業務,爲駁船在公海進行燃油補給。
由于公司的海上倉儲與加油服務經驗豐富,新加坡海事與港務管理局(MPA)邀請OBS投資、建造及運營裕廊島的環宇倉儲(Universal Terminal)。
環宇倉儲擁有233萬立方米的總倉儲容量,加上大士路倉儲基地的10萬立方米容量,OBS是新加坡供應量最大的供油公司之一。
從倉儲、船隊到海上加油,林志明說,這是本地業界少見的“一條龍”服務。他認爲從源頭掌握油品供應,能百分之百確保油品的品質。
他指出,政府未強制油船安裝質量流率計量器之前,有不良供應商在油品中加入海水或提供品質低劣的油品,以牟求暴利。
身爲船東,林志明深知低劣油品對輪船造成的傷害,始終潔身自愛,拒絕加入低價競爭之列。
2017年以前,公司並未積極擴大加油駁船船隊。直到政府實施新措施,規範燃油供應,林志明立刻捉緊時機,大舉擴張,短短一年內添購了21艘加油駁船。
如今公司擁有31艘配備質量流率計量器的加油駁船。一台質量流率計量器要價20萬元,政府補助8萬元,不是每個燃油供應業者都願意掏錢投資。
林志明有信心,趁著一些業者退出市場,行業大洗牌之際,希望能取得多達20%的市場份額,努力達成每月的燃油供應量50萬至100萬噸。
林志明謙遜地表示,OBS並不企圖充當新加坡海上燃油供應業界的龍頭老大,“但希望占有一席之地,並能爲新加坡海上燃油供應業聲名做出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