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最大目標是鼓勵更多人減少用車,改以步行、騎腳踏車和其他個人代步工具,以及使用公交或德士、私召車等共享交通服務。
目前在尖峰時段,本地有71%的出行是通過步行、騎車和使用公共交通完成。爲實現減少用車的目標,預計明年出爐的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將進一步鼓勵更多人這麽做,也希望縮短路程時間,讓有不同需求和各個年齡層的國人便于出行。
更多人選擇“走、騎、搭”(Walk Cycle Ride)的出行方式,就不必撥出太多土地建公路,可提供更多綠化和社區空間,長遠來說有助改善國人的生活質量。
交通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昨天在李顯龍總理的見證下,爲下一個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的一系列公衆咨詢活動主持啓動儀式,並推介共13頁的公衆咨詢文件。
這份文件列出下來幾個月咨詢活動的三大主題、八大策略,廣邀公衆就新加坡的陸路交通發展願景進行對話。
自2008年開始,政府每五年推出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本次是第三次制定,將著眼于2040年——即今後22年的陸路交通發展方向,以滿足不斷改變的需求。
陸路交通管理局昨天宣布成立一個15人咨詢小組,協助擬定新的總藍圖,包括把公衆的意見納入其中。由普傑立領導的小組將在明年初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
新的總藍圖最大目標是鼓勵更多人減少用車,改以步行、騎腳踏車和其他個人代步工具,以及使用公交或德士、私召車等共享交通服務。
當局將探討如何讓“走、騎、搭”成爲人們首選的出行方式,讓這些選項更便利、更具包容性,也更能充分滿足老齡化社會的所有人的需求。
國人平均花在公交車程時間縮短
此外,陸路交通系統也須提升生活素質,讓新加坡更宜居,例如有更安全的公路和路徑系統、更清潔和安靜的環境,或有足夠土地建設更多社區空間。
根據全國交通調查,在2016年,國人平均花50.8分鍾在每一趟公交車程上,快過2012年同類調查的53.8分鍾。
公衆咨詢文件指出,隨著近年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人們花在公交車程上的時間已縮短,如今很多“走、騎、搭”路程都能在60分鍾內完成。
而且情況相信還可進一步改善。當局的統計顯示,目前需要較長時間完成的車程,一般是因爲距離較遠、須多次轉車,以及巴士車速較慢。
當局提出幾個縮短出行時間的策略,包括讓工作和設施更靠近住家,方便更多人走路或使用個人代步工具。
此外,也可通過重新設計道路,爲公交和個人代步工具提供更多空間,例如建造更多專用巴士道和腳踏車道。
隨著地鐵網絡不斷擴大,乘客未來也有望減少轉車的次數,可直接搭地鐵前往目的地。當局也會提供更及時的信息,方便乘客規劃行程。
普傑立受訪時呼籲民衆共同塑造未來的交通願景。他也指出,不同社群會有不同的需求和看法,在制定總藍圖時免不了得做出一些權衡取舍。
“例如,如果我們把較多土地用在提倡步行、騎車和搭公交,就會對道路有所影響。若投入更多基礎設施在無人駕駛車或隨需而至的巴士服務上,則會對汽車造成影響。我們爲輪椅使用者和有嬰兒推車的家庭設計更具包容性的空間,但(這些空間)對一般人來說,未必就是最快捷的路途。”
政府國會交通委員會主席,也是咨詢小組成員的司徒宇斌說:“我們不只是打造更有效、無縫銜接的交通系統,而是要爲居民提供更高素質的生活……這也涉及如何分配資源,希望公衆積極反饋,就如何打造世界級的交通系統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