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水漢(39歲)兩年前開始在淡濱尼天地小販中心經營雜菜飯攤位時,對管理層推出的通宵營業概念很感興趣,決定放手一試。
他受訪時說:“這是一個很新穎的概念,以前沒有嘗試過。我想如果有足夠人潮,生意應該會不錯,所以我們也打算盡量配合較長的經營時間。”
塗水漢選擇每天營業20個小時,淩晨2時收檔。不過,嘗試了約一年後,他認爲自己的雜菜販攤位並不適合這種營業方式。
他說:“這個小販中心平日差不多晚上11點以後就很少有人來了,而且我的食物放太久可能也不是很好,所以現在平時午夜12點就收工。我有向管理層說明和解釋,他們也沒說什麽。”
淡濱尼天地小販中心由咖啡店投資(Kopitiam Investment)子公司OTMH負責管理。
接下來,塗水漢的三年合約到期後,他希望能把營業時間減至16個小時,更充分地利用營業時間滿足食客一日三餐的需求。
針對近期引起熱議的社企小販中心課題,塗水漢認爲,租金價格應該以地點來衡量才算公平,至于社企管理模式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協助小販擔起了各類清理服務的責任。
他說:“我最滿意的是餐具清洗服務,因爲這很直接地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我不用再擔心清潔或請不到人的問題。清潔費和洗碗費加起來1200元,我請一個助手差不多也要3000元,這方面的成本還是省下不少。”
另一名在該小販中心售賣粥品的林進玉(50歲)同樣認爲,若小販中心攤位地點不好,沒有人流,再便宜的租金都是沒有意義的。她也認爲當今的小販應摒棄舊觀念,接受較新穎的做法。
林進玉說,私人機構接手管理的確有一些限制,但是像規定營業時間這類條件可以保證小販中心有人營業,不至于死氣沉沉。“如果租金高,我們就開久一點,只要有檔口開,自然有人會來,那我們也會有生意上門。”
馬善高:若政府幹預市場將對部分小販不公平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接受《聯合早報》專訪談社會企業小販中心課題,以下是訪問摘錄:
問:社企小販中心爲國人創造什麽價值?
答:2011年那段期間,咖啡店和食閣越來越興盛,人們擔心食物價格上漲,新住宅區內也沒有任何小販中心,所以後來我們決定興建20座全新的小販中心,主要是爲人們提供負擔得起的食物選擇,同時調整市場力量。
社企小販中心也不是一個只賣便宜食物的場所,那樣我們的計劃也難以爲繼。但是當人們想到這些小販中心時,就知道在這裏是可以找到價廉物美的食物,是一個低收入者可以來用餐的地方,它同時也提供了受歡迎的大衆美食,甚至是精品美食。
問:爲什麽政府不幹預市場運作?
答:通過市場運作,可以較公平地分配小販攤位,獎勵那些業績不錯的小販,讓新人替換做得不理想的小販。
如果我們提供津貼去幹預市場運作不是一件好事,因爲那樣我們可能爲無法持續做下去的小販提供津貼,也對那些可以靠自己幹出一番事業的小販不公平。
市場價格是公開的,每個人都知道,小販根據他們預設的業績表現來支付租金。不過這跟任何商業操作一樣,當你預設了一個目標,但也有可能無法達成。
問:如果社企管理模式還有調整和發展空間,未來的新小販中心是否不會再由國家環境局管理?
答:我不會過早地斷言這一發展方向,畢竟目前還有上百座小販中心屬環境局管理。
自從社企管理業者接手新小販中心以來,他們的創新策略讓人覺得驚喜。這些業者有不同做法,但都具備了社會意識。如果他們的確有達到這些目標,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如果有業者的管理出現嚴重疏失,或純粹以商業運作爲目的,在這輪合約結束後,我們就會和他們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