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李光耀也在支持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上發揮影響力。
受訪的中國學者指出,李光耀在協調兩岸關系、中國與亞細安關系,以及支持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上,都扮演過重要角色,特別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中國在國際社會面對困境,在中國最需要國際友人的時刻,李光耀堅守立場,繼續與中國發展關系。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受訪時說:“他(李光耀)在國際社會鼓勵世界與中國溝通,爲中國與西方搭起了橋梁。”
李光耀也被視爲中國與亞細安關系的重要破冰者,在中國與亞細安關系的改善上,發揮積極作用。
朱鋒指出,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和亞細安的關系因中國支持馬來亞和印尼共産黨而存在一些沖突,李光耀是中國和亞細安關系改善背後的重要推手。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時,李光耀向他建議停止革命輸出,關閉設在中國境內的馬共地下電台。鄧小平當時表示需要時間考慮,但在回國後就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奠定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建立互信的基礎。
朱鋒認爲,李光耀獲頒“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當之無愧。
他評價:“在中國和東盟(亞細安)、中國和西方之間,李光耀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國的外交中,他有過特殊的角色和作用。中國人對他的懷念,不僅僅是中新關系,遠遠超越中新關系。”
受訪中國學者也認爲,李光耀對中國發展的強烈興趣和中國事務觀察入微,讓他在很多中國問題上有透徹的思考;他本人又因與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建立了特殊的關系,讓他能不斷向中國領導人谏言。
李光耀2015年逝世時,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接受本報采訪時曾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李光耀的作用太特殊了”。
他說,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以及所選擇的路線都和李光耀有關,鄧小平1978年訪問新加坡,看到新加坡作爲一個以華人爲主的社會,治理得非常好,加強了他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新加坡在堅持強勢政府的同時,保持市場自由開放,對中國也很有啓示意義。
【遠見與踐行——李光耀獲頒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