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多財
胡淵文 報道
高失業率的新聞讓人擔憂,大家都希望失業率越低越好,那失業率能不能降到零?
事實上,要達到零失業率非常困難,而且零失業率也並非好事。
試想一下,所有人都有工作,公司要聘請員工,相對就要以更高的薪水和更豐厚的配套吸引人,這會導致薪金通貨膨脹率上升,進而推高整體通脹率。如果這樣使到每年物價上漲5%甚至10%,我們還會覺得零失業率是好事嗎?
科技發展是人們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反過來看,零失業率可能意味著科技停止進步,未必是好消息。
失業率也很難跌至零水平
理論上來說,失業率也很難跌至零水平,這是因爲經濟體當中存在自然失業率(natural unemployment)。
例如,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進入職場,可能花一個多月時間找到合適的工作;因爲家庭或其他個人理由離開職場的人士,重新回到就業市場找工作;被裁退的員工尋找工作。這類的失業率屬于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往往是比較短期的。
但是也會有一些員工,因爲市場上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例如市場對接聽熱線電話員工的需求下降,這個行業的員工如果無法重新調配到其他崗位,便會失業。這類失業率屬于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它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因爲失業的員工需要重新培訓來找到合適的崗位。
去年我國第四季的失業率是2.3%,和第三季相同,是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我國的失業率曾超過3%。我國經濟從2010年開始,失業率一直低于2.5%,期間有時低于2%。美國今年1月的失業率則達到3.6%,有所上升。
新增就業機會增長
失業率不一定下降
高失業率直接沖擊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信心,從而削減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這可能進一步導致企業縮減業務,失業率進而攀升。
有時,雖然新增就業機會增長,但失業率不一定下降。
失業率是由勞動市場的供應和需求決定。例如,如果經濟增長加快步伐,更多原本不工作的人士進入勞動市場找工作,意味著勞動力供應增加,短期內的失業率可能上升;或者更多人跳槽找工作,也可能讓短期失業率攀升。
另一方面,如果失業人士不再尋找工作,暫時離開勞動力市場去參加培訓,或是退休,失業率則會下跌。
去年第三季我國的就業人數繼續增加,失業率卻持續微升,可能是因爲勞動市場可能出現工作與技能不匹配的情況,或是工作吸引力不夠。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