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爲美食天堂,國人不僅愛吃,也把長處充分發揮在食品生産方面。我國的食品制造業在2013年至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是6.45%,盡管在病毒阻斷措施期間略有放緩,但整體仍呈增長趨勢。
這個領域目前有超過940家企業,聘用超過4萬8000名員工,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達1.1%。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企業須不斷精益求精,尤其在後冠病時代,新加坡若要成爲亞洲優質食品中心,勢必要以品質和效率取勝,而非以價格競爭。
疫情激起商海千層浪,無阻行業尖兵迎風破浪,摸索出持久可行的康莊大道。新欄目《行商有道》實際了解各行各業商家如何開拓未來發展道路。本期特邀食品制造領域的四名企業家和家族生意接班人,讓他們爲行業局勢把脈,探索發展潛能和需求。
數碼化已是必然
佘紹強
香氏香料(Seah’s Spice)創辦人,73歲
■上世紀80年代到香港當廚師,擅長中式廣東菜
■爲了兼顧家庭,30年前回國並轉行從商
■夢想是家家戶戶可以烹煮媲美餐館水平的佳肴
這個行業最讓你頭痛的問題是什麽,該如何解決?
藍領工作的人力問題最難解決,因爲這類工作不受新加坡人歡迎。作爲必要行業,我們很慶幸在疫情期間能繼續收到訂單。不過,跟其他制造業一樣,我們非常依賴外籍員工,但疫情暴發後,一些人已回國,導致人手吃緊。我們的本地員工大多是年長者,要他們操作機器具有一定挑戰。若要請本地人,就必須提供更好福利及提供更多培訓,但這將提高成本。此外,爲了確保公平,所有人包括外籍員工也應獲得同等福利,又進一步增加成本。
後疫情時代有哪些機遇?
在疫情推動下,我們獲得政府資助和公會幫助,有更多機會走向數碼化,也得到更大支持。雖然來自餐飲業客戶的業務下滑,但面向廣大民衆的零售業務上升,業績還可以持平。走向數碼化是必要的,在疫情之前,我們已讓銷售平台數碼化,疫情暴發後,更加快了數碼化進程。
你希望10年後的公司和現在有什麽不同?
數碼化是未來方向,我們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在現階段,較年長藍領員工仍擔心工作被機器取代,大多不願學習新科技。
不過,隨著我們邁向自動化和遠程協調,員工必須接受重新培訓。我們也希望通過新的方式走向國際化,提升全球銷量。
利用大數據走向國際化
陳宥年
福聯發(Hock Lian Huat)執行董事,55歲
■從小在祖父的五香餅工廠幫忙
■家族生意第三代接班人
■新加坡漁業工商聯合會會長
這個行業最讓你頭痛的問題是什麽,該如何解決?
目前最棘手的是聘請人手。由于工作時間很長,一天達12個小時,周末和公定假期也要輪流上班,很難吸引和留住本地員工。我們的員工也呈高齡化,平均年齡介于45歲至55歲。爲了解決問題,我們與學校密切合作,聘用一些實習生,並在政府機構如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協助下引進自動化機器,減低對人員依賴、提升生産力並確保品質穩定。另外,把五香和蝦餅等傳統小吃變得更新穎也是難題之一。産品如果一成不變,就會被淘汰。我們的年長顧客群會慢慢流逝,所以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我們的産品和品牌是長遠的願景。
後疫情時代有哪些機遇?
隨著網購、外賣和直播興起,這些平台未來將帶來很大效應。在疫情期間,我們嘗試通過不同電子商務、團購和直播等平台,把營業額提高30%。這主要是因爲居家辦公更普遍,人們也避免出外,帶動線上購物。如今是大數據時代,公司也須利用這些平台收集到的數據,分析未來客戶群體的喜好和需求,制定方針。
你希望10年後的公司和現在有什麽不同?
我們希望在10年後成爲國內外出口商,把這個品牌推向國際化,並設立門店和經營代理權。如果有門店,我們可以直接服務顧客、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以及體現企業文化,方便開拓市場。我們深信,本地美食具有登上國際舞台所須的條件。除了填飽肚子之外,食物也是一種身份、一項文化遺産。我們希望讓國際客戶在享用美食時,也能體驗到獨特的本土文化。
抓緊健康飲食趨勢
陳俊光 陳佩珍
陳新記食品(Tan Seng Kee Foods)執行董事,47歲;董事,51歲
■兩姐弟是家族生意第三代接班人
■陳俊光曾在能源、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負責銷售和行銷工作
■陳佩珍在行銷和通訊業擁有超過20年經驗
這個行業最讓你頭痛的問題是什麽,該如何解決?
最頭痛的是如何吸引最好的人才來擴展業務。近年來,隨著消費者更重視飲食和健康,這個行業日益受關注。我們希望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和高等學府培養的年輕一代,能幫助本地業者創新,爲國內外市場制造高素質和更健康的面條。另一方面,由于本地生産成本高,尤其是土地和能源價格,像我們這樣的制造商要壯大規模和取得增長並不容易。因此,相關政府機構確保土地價格低廉,如通過更長租約幫助我們控制成本,將極爲重要。這樣一來,民衆也可以買到價格合理的食品。
後疫情時代有哪些機遇?
疫情期間,國人意識到提升免疫力和保持健康的重要,對更健康食材的需求有所增加。隨著更多人居家辦公,不少國人有興趣在日常烹饪中嘗試不同面條,提供了更多機遇。這次疫情也凸顯了建立食品韌性和保障食品供應的必要,我們必須掌握核心的食品制造能力,尤其是主食産品如新鮮面條。此外,我國實行病毒阻斷措施期間,電子商務分銷管道快速增長,這提高了在線上直接銷售産品的潛能。我們接下來會把焦點放在建立數碼能力上。
你希望10年後的公司和現在有什麽不同?
數碼化無疑是應對新市場需求的關鍵。線上售賣食品將越來越普遍,因此有必要投資于線上行銷策略,與時並進,同時也接觸年輕一代,讓業務延續下去。人們對更健康新鮮食品的需求勢必成爲趨勢,這將讓食品創新和産品研發受重視,我們會繼續在這方面投入資源,順應客戶的需求變化。
自動化提高效率
朱志文
廣祥泰醬油(Kwong Cheong Thye)業務發展經理,26歲
■第五代家庭成員
■小時候經常去公司幫忙拿貨、見顧客
■曾在新加坡報業控股旗下電台負責行銷工作
這個行業最讓你頭痛的問題是什麽,該如何解決?
公司約兩成員工是馬來西亞人。要請新加坡人從事依賴人力的生産工作比較困難,因爲這個崗位的工作時間較長,也較吃力。疫情期間,我們不夠人手倒入制作醬油的材料,所以采用自動化機器取代人工,提高效率。爲了解決人手短缺的情況,我們打算逐步讓工作流程更自動化。有了這些先進科技,希望更多本地人願意加入。
後疫情時代有哪些機遇?
在後疫情時代,食品制造商將更加注重電子商務銷售,吸引消費者在線上直接購買産品。病毒阻斷措施初期,我們通過簡單的電子表格收取訂單,三天內就接到約50張,反應相當不錯。我們的程序起初不夠完善,還得逐一聯絡客戶,問他們是否要通過信用卡付費或在取貨時支付現金。這讓我們意識到讓整個程序數碼化的重要。我們後來設立了虛擬商店,讓線上銷售過程更便利。不過,這個銷售管道目前只限于本地市場,因爲要憑此直接進軍海外市場較爲複雜。我們的産品目前出口到20多個國家,主要是由當地分銷商負責銷售。
你希望10年後的公司和現在有什麽不同?
這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不能一直依賴人工,以及推動數碼化的重要。10年後,我們希望公司能夠完全自動化生産。這有助于提高員工的技能,讓他們變得更有效率。我們要在新加坡成爲家喻戶曉的品牌,並且通過電子商務拉近與客戶的距離。除了醬料,我們也計劃研發即食(ready-to-eat)面條,方便消費者在家中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