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等本地媒體機構合作,根據新教材《華文伴我行》中不同課文主題,在網站上爲學生提供適合的新聞素材。網站如今已在新學期中一學生當中投入使用,受訪教師表示其內容有助達成教學目標,並根據學生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配合中學華文新教材《華文伴我行》推出的新聞素材網站已投入使用。受訪教師和學生認爲網站方便有趣,還能有效促進華文學習。
新教材《華文伴我行》除了在課程安排上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著重使用新聞時事內容來豐富學習,讓學生認識華文的實用性,樂學善用。
教育部去年底宣布,與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等本地媒體機構合作,根據新教材不同課文的主題,在網站上爲學生提供適合的新聞素材。華文媒體集團旗下的學生報《逗號》是其中一個合作對象。《逗號》團隊聯同教育部,從《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和學生報等報刊選取內容,並根據學生的華文程度,爲新聞素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提供引導。學生也可通過“每周更新”的新聞欄目,緊跟國內外的時事發展。網站如今已在新學期中一學生當中投入使用,教師和學生須用學生學習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賬號登錄,浏覽分類明確的精選文字、視頻,以及漫畫等新聞素材。
思源中學華文科主任羅妙秋指出,在設計教學大綱時,網站上的新聞素材能很好地幫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並根據學生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單元一‘新同學,新學校’綜合任務,要學生談迎新活動經驗,又比如單元二是與農曆新年的文化有關。這些事件完全對應學生當下生活,讓他們有切身體會。同時,配合網站上《聯合早報》即時新聞報道和視頻,讓學生閱讀觀看後,能更深入地結合自身體驗提出看法。”
羅妙秋說,不少教師原本就有使用新聞素材輔助教學的習慣,但以前要找到適合的材料,常常宛如大海撈針。新網站讓他們能快速針對單元主題,找到更適合本地學生的素材。
“從前只能去谷歌搜索,出來的內容多而且雜,還包括香港、台灣等海外地區的新聞,挑選很費時。”
新聞素材成閱讀資料 讓學生增長課外知識
英華學校(巴克路)華文科主任羅珮月受訪時指出,從網站找到的新聞素材可當做衍生閱讀資料,讓學生有多一份學習課外知識的管道。
“《聯合早報》會實時更新網站內容。我們結合新聞熱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讓他們知道所學的知識不是‘死’東西,在生活中都可以用到。”
該校母語部主任鄭慧芬還提到,學校華文教師如今每周都會使用網站,有時在課前播一段新聞,養成學生看新聞的習慣,也有許多時候是結合課本的內容,深入討論。
“學生在寫作文時會有一些不會寫的詞彙,或不知如何表達的地方。我們找到類似的材料,便可協助他們在寫作中運用。”
英華學校(巴克路)中一生吳政浩(12歲)對使用網站感到興奮。他說,讀完新聞後,往往要談感想和理解,這種須要自由發揮的問答方式讓他學到更多。
“以前做問答題,往往可以從閱讀篇章中抄出答案,現在則是要自己想。”
他的同學佘衍凱(12歲)則表示,會在下課後自行登錄網站閱讀新聞。
“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可以多找幾篇新聞來讀,相信對考取好成績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