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教育部公開發文招標,征求業者爲2021年中學華文課程制作主題曲。另一方面,爲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華文伴我行》教材也包括由多名本地作家創作的分級讀物。
據悉,今年起采用的中學華文課程《華文伴我行》將推出主題曲,其中一本分級讀物也會拍成微電影,新加坡教育部希望通過生動的教材,培養學生對華文學習的興趣。
此次招標的詳情
據了解,新加坡教育部上個月24日在新加坡政府電子商務網站GeBiZ發布公開報價招標書,征求業者爲2021年中學華文課程制作主題曲。
根據招標書的內容,整首歌須以華文作詞,介于三至四分鍾,詞曲應輕快、適合且能吸引中學生。業者得推薦合適的本地年輕歌手來准確演繹歌曲。
教材《華文伴我行》
主題曲可用作輔助教具,上載到相關的學習平台,並在一些推廣活動使用。招標活動今天截止。另一方面,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華文伴我行》教材也包括由多名本地作家創作的分級讀物。
據悉,《華文伴我行》目前只推出中一教材,新加坡教育部每年會相應地出版一個年級的教材。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網站的介紹,新課程的四個特點包括文化要素、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文學語料、運用時事材料延伸學習,以及結合資訊科技。
教材《華文伴我行》
據了解,教材《華文伴我行》在課程安排上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此外,教材《華文伴我行》還著重使用新聞時事內容來豐富學習,讓學生認識華文華語的實用性,樂學善用,加強華文能力。
教材在針對不同程度學生設計內容時會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不論是高級華文、快捷華文、普通學術或基礎華文等,每個單元的核心閱讀課文內容大致相同,只是所采用的的文字深淺有別。
對此,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表示
“除了配合語文學習,這些新聞素材也能讓學生接觸新聞時事,提高媒體素養。我希望學校老師能夠好好利用新聞素材,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多元、更廣闊的華文學習空間。”
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表示:
“媒體報道的是大家生活裏的新聞事件,可以通過數碼、動漫,讓學生比較輕松地接觸華文和文化,讓他們覺得這是生活裏用到,而不只是教室和考試裏用到的語言。”
新加坡政府積極推行華文
衆所周知,新加坡實行的是雙語教育。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移民國家,雖然新加坡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是爲了加深孩子的民族認同感,凡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除英語外都備有各民族的語言與文字。
當新加坡社會風氣整體過度崇尚西方文化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開始推行以“儒家運動”和“共同價值”爲代表的華語運動。
某種程度上,新加坡人的認同感就來源于這種對多元種族和文化的開放包容。新加坡政府在孩子學習華文,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道路上在不斷努力。
新加坡課堂
除了積極推動教材的革新外,新加坡對華語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其他的許多方面。在新加坡,華語學習可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教華語,下課後做華語作業那麽簡單。
那麽,新加坡的華語課堂究竟是怎樣的呢?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會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1、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新加坡的教師們會尊重和接納孩子不同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孩子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教師會經常與孩子們進行交談,話題一般是他們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孩子們回家後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多用華語交談。
3、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爲孩子們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用華文表達的樂趣。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用自己准備的一張和家人吃飯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
此外,新加坡的老師一般用以下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漢字:
1、認讀環境中的標記和文字
教師們會在學前教育中心和教室的角落、牆壁貼上標記和文字,有選擇和目的性地在孩子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或物品名稱,輔助孩子認讀。
2、運用形象法了解漢字特征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猜字謎”的方法,讓孩子認識簡單的象形文字(如口、人、日、月)。教師也可以用圖畫或顔色來表示偏旁的意思。
3、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繪本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們也會提供其他內容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們自主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