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訊)19歲女學生失蹤13年後證實遇害,35歲男友人落網被控,接下來3天料帶回謀殺及棄屍現場還原過程,前資深警員指出,調查、尋屍面臨3大挑戰。
《新明日報》連日報導,拉薩爾藝術學院一年級學生張玮淩(洋名Felicia,當年19歲),在2007年6月29日傍晚6時許,告訴家人要回學校,之後再沒回家。
這起懸案在13年後,即本月15日破案,警方逮捕了35歲男子丹尼爾,他隨後被控和現年32歲的嫌犯拉吉爾在馬林台第19座組屋的一個單位內,殺害張玮淩。
被告丹尼爾。(檔案照)
拉吉爾目前在國外,丹尼爾被還押期間于本月16日至20日請病假,案展至本月24日過堂,一般相信,警方料利用接下來的3天讓被告協助調查,包括將他押回命案第一現場協助重組案情,以及到棄屍地點尋找屍骸。
曾是警方刑事偵查局特別調查組探員的萊內爾受訪時告訴《新明日報》,警方首先得從被告口中取得當年幹案的細節,而對方是否記得,以及所說是否真實,會影響尋找遺骸的過程。
他也說,當年的棄屍地點可能因經過一番發展而面目全非,大大加了搜尋的難度。
當年鬧失蹤的張玮淩相信已被殺害。(檔案照)
“現場一有變動,就會影響相關證物的完整性。”
萊內爾還透露,如果僅有小部分的遺骸被尋獲,則會加大確認身份的難度。
此外,資深律師藍國慶受訪時說,即使案件中的死者屍體不能被尋獲,法官也有機會根據環境證據對被告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