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呈“V型反彈”,“5月魔咒”未全面發威,本地股市在5月份雖下跌,但跌幅爲近四年來最小。
市場上一向來有“5月魔咒”的說法,指的是投資者紛紛采取“在5月清倉離場”(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策略,造成股市受壓下跌。
今年5月份,市場仍籠罩在冠病疫情的陰影之下。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在上半個月大跌將近5.1%,其中在5月14日,我國爲了因應疫情宣布收緊防疫措施,海指在一個交易日就下跌了逾2%。
不過,海指迅速反彈,在下半個月收複部分失地,全月下跌近1.7%。
在這之前的三年,海指在5月份下跌4%至8%左右。若觀察2011年以來的5月份股市,“5月魔咒”也有失靈的時候,譬如2017年的5月份就小漲了1.1%。
股票經紀何思踴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多家藍籌股在5月初除息,海指下滑是自然的。“散戶投資者如果因此離場,那就錯失了之後反彈的機會。整體來說,市場並未看壞股市,所以實在沒有離場的理由。”
本地股市的資金流向更證實了投資者並未在5月份全面離場。新加坡交易所市場戰略師霍維(Geoff Howie)受訪時指出,直至上周五(5月28日),機構投資者淨買入本地股市5億7300萬元。三只銀行股都是機構投資者最青睐的首10只海指股。
泰源私人有限公司(TerraSeeds)技術分析培訓主管王彬妮受訪時說,自從美國聯邦儲備局2008年宣布采取量化寬松政策,“5月魔咒”已經愈來愈不明顯。
“市場充斥著便宜資金,只要股市下跌,資金就會搶進,所以股市很快反彈。現在大部份投資者采取趁低吸購(buy the dips)策略,例如政府在5月中旬宣布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措施所引發的抛售,反而爲一些投資者創造進場機會。”
王彬妮認爲,通常只有出現可能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消息或政策,“5月魔咒”才會明顯發生。譬如聯儲局在2018年維持加息,以及2019年頻頻發生收益率曲線倒挂的現象,引發市場擔憂經濟衰退,造成股市大幅動蕩。
新加坡銀行策略主管李依萊在最新的分析報告中指出,冠病疫情雖然是近年來最嚴峻的危機,市場從高峰跌入谷底,再從谷底反彈的速度卻是最迅速的。一切得歸功于各個政府果斷推出前所未見的財政刺激方案,以及央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
李依萊估計,這些財政和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提振效果在2022年將開始消退。因此,過去一年半以來所有板塊都大漲的情況不會再發生。
“未來三至六個月,我們持續看好周期性行業,例如金融、工業、材料、能源和房地産,以及可能因爲通貨膨脹而受惠的領域。投資者擔心通脹升溫,預計會在投資組合中納入更多有關資産,對抗通脹。”
李依萊雖然對亞洲股市(日本除外)給予中立的看法,但持續看好新加坡、中國和香港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