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來,湧現出了一批批具有海南特色地域屬性和文化的本土企業。他們見證著海南的成長,同時也用自己力量推動著新時代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與發展。
在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自貿港建設的征程中,民營企業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將扛起怎樣的擔當?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攜手海財經聯合啓動“走進民營企業”特別采訪活動,走進企業一線、深入市場主體,對話企業高層,以深度調研、媒體融合的創新形式,洞察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的實施成效,展現海南推進自貿港建設的堅定信心和蓬勃態勢,講好民營企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海南故事。
視頻加載中…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記者 汪慧 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 郭靜瑜 實習生 孫昊文
作爲海南自由貿易港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生物醫藥産業成長迅速,特色和優勢凸顯。隨著自貿港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海南以産業鏈布局生態鏈,以生態鏈提升創新鏈,推動生物醫藥産業發展聚鏈成勢,産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産值從2008年的80余萬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33.22億元,年平均增速89.28%……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的發展壯大,是海南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幾年,齊魯制藥在推動“制造”向“智造”轉變方面卓有成效,在疫情影響之下,依然呈現逆勢上揚之勢。
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的成長的關鍵是什麽?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作爲海南醫藥龍頭,公司制定了怎樣的發展路線?面對疫情影響,齊魯有何發展經驗可以分享?近日,記者專訪了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民,透視這家企業的發展密碼。
劉文民
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小島也能出好藥”
記者:早在1988年,齊魯制藥就在海南成立銷售公司,1992年您作爲齊魯制藥的代表來海南開拓市場。從2005年決定再建廠到今天已經成長爲海南省醫藥産業龍頭企業,您帶領公司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去年齊魯的産值超過33億元。能否談談這份成績單背後的故事?
劉文民:齊魯制藥海南公司建廠以來,一直堅持“科技創新+國際化”發展戰略,努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特別是在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落地以來,我們發展還是比較快的,2021年産值是33.22億元。在嚴峻複雜的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之下,實際上整個行業下行壓力較大,我們能夠實現增長非常難得。
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得益于我們這幾年在項目和産品上的儲備。我們一直在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不斷推出新産品,近些年我們共研發成功了35個新産品,其中包括國內首仿小分子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片,采用國際領先納米技術研制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國內唯一被中國、美國兩國藥監部門列入參比制劑目錄藥物奧沙利鉑注射液等等;我們承擔了多個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海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海口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其次,我們堅定地走國際化發展路線,從2010開始布局國際市場,到2014年拿到通往國際高端市場的敲門磚,我們在國際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搶到了一席之地。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還有多條生産線和一個高端智能項目在建設中,預計在明年就會建成。去年,我們建成了一個高端制劑生産線,爲公司在2021年實現逆勢增長貢獻了很大力量。當然,在國家集中采購改革進入常態化、制度化新階段的背景下,我們積極參與國內市場的集中采購,並且爭取逢標必中,也爲我們貢獻了收益。能夠順應趨勢,爭取紅利,這對一家企業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您多次提到,醫藥産業首要的就是不斷提高産品質量,做好醫藥産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在抓質量方面,齊魯制藥做了哪些努力?
劉文民:藥品雖然是商品,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因爲藥品關乎人類的生命健康,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産品不能有任何的問題,並且在質量方面要精雕細琢。發展到今天,質量合格、産品過硬已經是我們公司發展壯大的公開“法寶”,我們希望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小島也能出好藥”。
其實對質量的高要求可以從我們建廠的定位說起。我們是齊魯集團出口制劑的生産基地。醫藥行業在國際上認可的最高標准是美國FDA認證,我們早在2014年已成爲海南首家通過美國FDA、歐盟認證的制藥企業。去年,我們出口美國市場3700萬支注射劑,口服制劑1200萬片,這個出口量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都是比較少見的。從2016年到現在,我們出口到美國市場的産品沒有收到一個投訴。當然,我們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量更大,産品的質量也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肯定。
而之所以能夠確保高品質,科技創新是關鍵。我們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不斷引入高端設備,盡心盡力把每一粒藥的質量做到極致。目前,我們生産線的核心設備都是國內外先進水平,比如從德國進口7台流化床設備,一台就高達一千多萬元,常用的檢測設備從美國進口,有七十多台。去年,我們共投入2.9億元到研發領域。
千億級醫藥産業集群指日可待
記者:您見證和參與了海南幾十年的發展巨變,是醫藥産業探索者、建設者。您認爲,海南醫藥企業面臨著怎樣的機遇?
劉文民:海南自建省以來,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最大感觸是,如果沒有産業的支撐,經濟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多限制。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等現代産業體系,我們醫藥産業也是高新技術産業,是符合自貿港的建設規劃的。
具體來看,醫藥産業在研發制造、流通銷售等領域出台的准入政策都十分優渥,各類稅收政策紅利也加快釋放。以我們企業爲例,我們七位海歸博士、三十多位碩士,不論是落地簽證、人才政策,還是15%個稅優惠,都享受到了自貿港帶來的好處。在企業稅收紅利方面,不僅享受到15%企業所得稅優惠,我們醫藥産業需要進口的儀器、設備、原料、耗材是很多的,以前都需要繳納關稅,隨著“零關稅”政策的落地實施,大大節省了各類成本。
記者:把握好自貿港建設新機遇,及時轉型升級,成爲行業新課題。您心中的自貿港醫藥産業圖景是怎樣的?
劉文民:近幾年,海南已然成了發展培育醫藥産業的沃土。海口正打造千億級高端醫藥和醫療器械産業集群,我對此充滿期待也信心十足。
作爲海口支柱産業之一,也是未來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産業。海口正加速彙聚形成國際醫藥研發基地和臨床試驗基地,有步驟地推進國際醫藥進出口結算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設。同時,海口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培育打造海口新藥谷國家級生物醫藥産業集群。
新加坡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成爲亞洲最大的生物醫藥産業集群,不過僅用20年的時間。雖然目前海南醫藥産業總體規模還不算大,但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持續向縱深推進,打造千億級的産業集群是一定能夠完成的,而且實現這一目標不會很遙遠。
民營企業要堅定信心化“危”爲“機”
記者:疫情的影響波及到各行各業,有觀點說,對于醫藥行業來說,疫情是一場“危機”,但“危”也伴隨著一定的“機”。您認爲行業的“危”和“機”分別體現在哪裏?
答:疫情確實對制藥企業産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一些是正面的,有一些是負面的。一些企業因爲生産與疫情相關的産品得到了高速的發展,比如國內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的市場産值增量明顯,新冠疫苗的生産也給一些區域的醫藥産業帶來機遇。對于生産抗菌素企業居多的海南市場而言,感冒人群的減少相應地降低了抗菌素的使用需求,導致海南醫藥産業出現了下滑。
但是從長遠看,海南醫藥産業一定能夠化“危”爲“機”。從宏觀層面看,隨著醫療改革不斷深化,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台,我國醫藥行業發展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行業格局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從現實形勢看,在自貿港發展的背景下,海口醫藥産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醫藥企業要抓住區位優勢、研發創新優勢、産品優勢等,驅動自身加快成長。
記者:作爲海口市工商聯主席,您非常關心民營企業的發展,您認爲民營企業如何更好地應對挑戰?
劉文民:我們在2005年建廠,2006年就建成完工,這期間的困難不僅是建廠條件的艱苦,還遇到國家對醫藥産業整頓,全國所有藥品文號停止審批的困境。最多的時候虧損了一千多萬元,一直持續到2008年我們才實現了盈利。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爲什麽我們能夠挺過來?首先得益于集團公司的科學謀劃以及海南各級政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當然,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需要企業自己不斷提升內力,樹立起對産業發展的堅定信心。
我們企業最困難的那段時間,沒有效益,還要給技術工人發工資。但是我們員工並沒有閑著,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培訓,開展模擬生産,不斷調試設備,隨時准備出擊。2008年,藥品文號審批恢複,我們成爲當時全國6000多家藥廠中唯一一家沒有退審、所報産品全部通過評審的廠家,各項業務迅速走上正軌。
信心比黃金珍貴。對于醫藥企業而言,應該相信我們從事的産業是爲人類健康謀福利的事業,是一個永遠的朝陽産業。每個産業都有經濟周期,受外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旅遊業,海南的旅遊業發展是非常好的,但是疫情造成了低谷。而醫藥就不存在這種經濟周期的問題,不論經濟情況如何,醫藥産業都有市場空間可以開拓。企業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國家醫改政策和行業變局,加大創新,唯有創新,才能使我們彎道超車。
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的好藥
記者:在2025年自貿港封關之前,你們將做哪些准備?未來有怎樣的規劃?
劉文民:集團給我們的願景是,加速把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建設成爲高科技、國際化的中華民族偉大企業。面對得天獨厚的自貿港政策和海南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我們將搶抓機遇,堅持“科技創新+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快發展步伐。
人才建設是目前公司重點戰略。我們的研究院目前有各類人才120人,到2022年底,我們將擴招高端人才至200人,爭取引進海歸博士30至50人,我們將加大科技投入,立項一批高科技産品,逐步實現智能制造現代化生産,不斷擴大公司國際化步伐,拓展公司國際版圖。在2025年自貿港封關之前,我們會做好准備,用好産業政策,爭取早日實現過百億産值目標。
記者:您曾說,“利潤有價,責任無價”,企業家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勇擔社會責任。除了在公益事業上持續性支持海南,對于海南醫藥行業發展,您將引領行業做哪些探索和努力?
劉文民:企業家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家國情懷是企業發展進步、技術革新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隱形力量。
對于我們齊魯制藥來說,我們的責任不僅在于推動經濟、創造就業、員工成長、公益慈善,我們還一直在堅守的目標就是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的好藥。
大家都看過《我不是藥神》,很多得了腫瘤、白血病的患者沒錢醫治,只能等死。我們要打破壟斷,把藥瓶子牢牢地攥在我們的手中,如果抓不住,可能我們得了病就像電影描繪的一樣,得不到醫治或者得到醫治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
我們2016年12月上市的小分子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片是類似電影《我不是藥神》的重大藥物。該産品曆經7年研發,國內首家上市,並首批通過一致性評價,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還迫使原研藥價格,從5000多元/盒降價到547元/盒,成爲了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的藥。
看到很多腫瘤患者因病致貧,我們通過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向社會發起的“愛的續航-肺癌患者援助項目”,該項目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捐助患者價值3億余元的藥品,國內2萬多貧困患者因此受益。
對于海南醫藥産業而言,人才建設、科技投入、金融支持、政府助力,對于産業升級都至關重要。希望在自貿港政策吸引下,有越來越多的優秀醫藥行業從業者來海南,越來越多優秀企業聚在一起,相互促進,抱團成長,一起讓“海南制造”走向世界。
企業簡介: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是齊魯制藥集因在海南打造的 “出口制劑生産基地”,是海南省政府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 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公司建立于2005年,廠區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近10億元,致力于抗腫瘤類、心腦血管類、小分子靶向藥物等領域的創新研發並逐步形成品牌優勢。公司是全國知名的抗腫瘤類、心腦血管類藥物供應商,獲評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建有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海南省小分子靶向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多項經營指標居全省醫藥行業領先水平。
總監制:韓潮光
總策劃:羅建力
策劃:紀燕玲 王雍
執行策劃:徐智慧
記者:汪慧 郭靜瑜 孫昊文
攝像:李慶芳
剪輯:陳永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