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領域曆經蓄勢、爆發階段後,現已進入規範發展階段。
據大東時代智庫(TD)調研統計,2020年中國DCS市場總體達到72億元,同比增長2.54%;2016至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58%;預計未來三年,中國DCS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以上,呈現持續增長態勢。TD預測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7億元。
近年來,中國國産DCS品牌頻頻發力,不僅在化工、石化、電力等領域重大項目有所突破,且已打破外資DCS品牌壟斷的市場格局,其中以中控技術、和利時爲代表的國産品牌競爭力最爲顯著。
大東時代智庫(TD)統計
和利時成立于1993年,于2008年成爲中國自動化領域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工業自動化與數字化系統産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業務覆蓋流程制造、離散制造、軌道交通、醫藥健康、城市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其核心業務是DCS,而和浙江中控相比,掌握著中國高鐵、核電核心控制系統技術是其最大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由大東時代智庫(TD)統計
中控技術成立于1999年12月7日,于2020年11月在上交所科創板正式上市,股價盤中漲幅一度超210%,市值突破500億元,致力于面向流程工業爲主的企業提供以自動化控制系統爲核心的智能制造産品及解決方案,在石化、化工、電力、制藥等流程工業領域,中控技術行業地位領先。工業軟件的種類不斷豐富,已經形成了以實時數據庫(RTDB)爲基礎、先進過程控制(APC)、制造執行系統(MES)和仿真培訓軟件(OTS)爲主體的四大類軟件産品體系,完成包括設備管理、能源管理、生産管控、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領域共計196個APP應用開發。
和利時2020利潤下滑36.62%
雖然和利時早在2008年就成爲中國自動化領域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公司,但目前(2021年4月8日)市值卻只有浙江中控的八分之一。
據財報顯示,中控技術在2020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59億元,同比增長24.51%,歸母淨利潤4.23億元,同比增長15.81%。其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294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6.26%。
公開數據顯示,由大東時代智庫(TD)統計
據財報分析,和利時2020年營業收入爲5.03億美元,同比下跌11.75%,淨利潤爲7939.60萬美元,同比下降36.62%。其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99億美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增長14.54%。
公開數據顯示,由大東時代智庫(TD)統計
除了利潤的下滑,和利時近幾年在美股市場表現也並不理想,從2018年開始,股價一路下滑,截止2021年11月,和利時的股價下跌29%,至每股13.70美元,爲7月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高層動蕩不止 或是主要原因
和利時業績下滑、股價暴跌,或與其內部高層動蕩不止有關。
2020年7月,和利時突然解除董事長兼CEO邵柏慶的所有職務,在離開和利時後,邵柏慶公開表示,自己是被“無正當理由”罷免。據相關信息透露,與其任職期間主導的慈溪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資金問題有關,使邵柏慶與和利時董事會産生分歧。
其中真正原因不得而知,卻彌漫著大事將近的氣息。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Jerry Zhang辭任和利時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委員、薪酬委員會委員和主席以及公司治理和提名委員會委員和主席的職務。
繼7月“無故罷免”後,2020年12月,和利時集團進一步免去邵柏慶甯波子公司董事長職位。並發表聲明,邵柏慶在免職後參加的任何行業會議、學術會議、商業會議和商業活動,均與和利時集團所屬成員企業沒有任何關系,和利時集團亦不承擔任何因其個人活動帶來的法律責任。
公開數據顯示,由大東時代智庫(TD)統計
此次人事變動,和利時的所有核心權力集中在董事會,而此次的變動也導致和利時董事會出現80%的董事爲外籍或擁有國外永居資格者的情況。目前和利時自動化的五名董事中,有兩位新加坡人、一位美籍(或擁有美國永居權),另外一位擁有新加坡永居權。
公開數據顯示,由大東時代智庫(TD)統計
並且,和利時在2020年9月份修改了毒丸計劃,使得公司董事會董事有權掌控整個公司集團。
從和利時下半年的利潤與股價來看,高層人事動蕩對和利時的影響只是短暫,在9月新的高層團隊確定後,利潤與股價回溫迅速,股價已恢複到此事件發生之前的水平,卻依然未見有“破冰”趨勢。
大換血原因,或是爲尋回歸A股機會
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赴海外上市,企業發現股票在美國交易數量不高,股價也持續低迷,相較而言,中國國內股票市場越來越成熟,國家的新經濟戰略、股民對互聯網等新興經濟模式的認知提升,以及經常有公司獲得數倍于海外上市公司市值的案例,這些都吸引著衆多中概股公司回歸A股。
此次的高層內鬥、換血,深層次的原因或是不甘,迫切想打破利潤與股價不理想的現狀。而退出美國股市,回歸國內A股,則是和利時市值大幅增加的最佳出路,在公司回歸國內股市的過程中,改變公司股權架構是機會所在。因此,以上高層內鬥、換血事件便可得以解釋,但處理好管理團隊的問題也尤爲重要。
三方共參和利時私有化之爭事件
是意難平?是想翻盤?剛經曆被“無故罷免”的邵柏慶于2020年12月7日,聯合AceLead (邵柏慶控股)以及CPEFundsManagement Limited簽署聯合體協議書,擬以每股15.47美元的價格收購尚未由他們持有的和利時所有已發行普通股,較和利時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約24%。
上述2020年12月14日,和利時進一步免去邵柏慶甯波子公司董事長職位,則是和利時應對之招,也讓雙方的“你來我往”的“焦灼感”加劇。
緊接著,2021年1月8日,和利時董事會以嚴重低估了公司的價值,而且不符合股東的最佳利益拒絕邵柏慶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收購提議。
心不死,邵柏慶在2021年2月1日聯合AceLead和CPE Funds Management組成的買方團再次對和利時擬議收購價格提高11%至17.1美元/股。
橫插一腳,意欲何爲?原因不明。7月20日,SuperiorEmerald(Cayman)Limited向和利時提交無約束力的私有化收購要約,並將收購價格提至爲每股普通股23美元。其背後主導人卻是早已退休的和利時創始人王常力,原因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也因此,讓和利時股票隨即大漲。
對于不歡而散的和利時前CEO邵柏慶的做法大家或多或少可以理解,但在2013年便辭職的前前CEO王常力的加入讓事件變得撲朔離迷。
爭奪正火熱時,還未等到邵柏慶的還招,又殺出個浙江龍盛。9月12日,浙江龍盛正式加入和利時私有化爭奪“混戰”中,據公告顯示,由浙江龍盛和Loyal Valley Capital共同代表的SPV公司向和利時董事會提交初步要約提案,擬定交易價格爲每股普通股24美元,總價不超80億元。
和利時的私有化已成必然,背後資本力量的角力不可忽視,最後三方(邵柏慶(CPE源峰)、王常力(上達資本)、浙江龍盛(正心谷資本))“混戰”誰將勝出還不得而知。中國核心工業控制系統的自主與安全的公司究竟將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