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人善技擊”,這裏的“永人”,即人稱“永春師”的泉州永春白鶴拳師。“永春師”任俠尚義走天涯,以武學打開世界。
風雲際會,一直追求“強國夢”的華僑旗幟陳嘉庚先生(1874年—1961年),爲了雪洗“東亞病夫”恥辱,揚我民族之威,1929年8月邀請以潘孝德爲骨幹的二十多名“永春師”組成“‘中央國術館’閩南國術南遊團”下南洋,訪新馬,這是中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武術代表團,開創中華武術對外交流之先河。“永春師”打出“三戰七步”、108技法、“千字打”白鶴拳組合拳,響亮告訴世界:“我們是龍的傳人,不是‘東亞病夫’。”
1928年10月,“中央國術館”第一次國術考試閉幕合影。(資料圖片)
此前一年,“永春師”在全國武林大會上嶄露鋒芒。1928年10月,在南京舉辦的全國首屆國術考試,10名“永春師”以鶴爲形,鶴舞長空展英豪,“爲閩南增美譽”。當時從全國參賽選手中選取24名壯士進行個人表演,“永春師”潘孝德登台,出手如弓發箭,“信是風雨雷電”,當時的“中央國術館”館長、國術考試委員長張之江將軍亦步亦趨,跟蹤拍攝永春白鶴拳技藝,並欣然題字贈潘孝德牌匾“國術俊選”。翌日,潘孝德打永春拳的照片懸挂在“中央國術館”內,數萬人爭相觀看。
江湖之中,武林之上,已流傳兩百多年的永春白鶴拳“出圈”走紅。
永春白鶴拳(劉寶生 攝)
揚我國光
1929年,注定是陳嘉庚先生和“永春師”共同編寫的中國武術國際交流元年。
彼時,全球經濟大蕭條,陳嘉庚的企業也面臨困境。然而,嘉庚先生以民族複興爲己任,頂著重重壓力毅然出資邀請“中央國術館”閩南國術團訪問新馬。
1929年10月,閩南國術團抵達新加坡。10月17日,時任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陳嘉庚攜全體執委在怡和軒俱樂部會見國術團,並合影留念。嘉庚先生在演說中闡述國術團出遊表演之意義,勉勵“永春師”弘揚國粹,蕩滌積弱,爲國雪恥,揚我國光。他滿懷愛國激情,當場題贈閩南國術團:“誰號‘東亞病夫’,此恥宜雪;且看中華武術,我武維揚”“勿忘黃帝兒孫任人魚肉,相率中原豪傑爲國幹城”兩副對聯,字字慷慨激昂,振聾發聩。閩南國術團熱血沸騰,群情振奮,潘孝德作爲閩南國術團的代表致謝詞。
1929年11月17日,陳嘉庚先生(前排右十)同福建會館執委在新加坡怡和軒與閩南國術團全體成員合影,前排右七爲潘孝德。(供圖:潘長安)
1929年12月,馬六甲華僑歡迎“中央國術館”國術團,前排左七爲潘孝德。(供圖:潘長安)
潘孝德(1881年—1969年),先祖潘賽是永春白鶴拳鼻祖方七娘親傳“二十八英俊”之一,到潘孝德將祖業發揚光大,成爲永春拳一代宗師、骨醫高手。據《南洋商報》刊登的《福建會館招待閩南國術團詳記》:“國術團代表潘孝德君並潘嗣清君等,對于陳主席提議各項,逐一詳細答述,逢有聽聞未能了解者,則更伸手表演如鬥解然,諸委員鹹謂見聞悉備,贊歎有加。”陳嘉庚與潘孝德情孚意合,相洽融融,共赴尚武強國大業,結下深情厚誼,近百年來在永春乃至東南亞各地傳爲佳話,家國情懷傳承至今。
陳嘉庚對閩南國術團的出訪自始至終關懷備至,不僅在經費、器械和表演服裝上提供支持,並多次接見全體團員,念念不忘宣傳“揚武強國”理念。
11月1日晚,“永春師”在新加坡小坡塗橋頭陳嘉庚公司制造廠新樓舉行首場表演,觀衆愈千,掌聲不絕于耳;連演3天,盛況空前。繼新加坡表演之後,吉隆坡、怡保、麻坡、華林閣、太平埠、槟城、芙蓉、馬六甲等新馬各埠重要社團成立專門機構,紛紛派人呈函與陳嘉庚接洽,歡迎閩南國術團莅臨並商討表演日期。閩南國術團在各埠表演贏得滿堂喝彩,到處“一片國術歡呼聲”,僑民“莫不時刻關注,到處探訪,幾有日懸于心,夜萦諸夢之概”。各地華文媒體全程跟蹤報道,刊發號外和《國術專號》,“實開僑界未有之破天荒也”。
1930年3月18日,《國術專號》報道閩南國術團在東南亞表演。(資料圖片)
《南洋商報》報道潘孝德武術表演。(供圖:潘長安)
醫武兼修
閩南國術團的佼佼者練就識本草、通脈理、精穴道、善醫傷的本領,代代相傳奇效秘方,結合中醫知識用于救死扶傷。潘孝德不僅武藝高強、功力深厚,所到之處還利用祖國醫學熱心爲僑胞治病。患者治愈後紛紛登報鳴謝。1930年2月26日,《南洋商報》載文:患者黃必欠盛贊潘孝德“善于醫術,妙手回春,藥到病除”。
“永春師”在新馬曆時一年的巡回表演結束後,當地官員會同陳嘉庚聯函,聘請潘孝德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設館,授武行醫,懸壺濟世。首館爲新加坡工商補習學校武術館,陳嘉庚爲開館典禮揭彩。繼而在麻坡、東甲、馬六甲等地設館授徒逾千人,爲一時之盛。嘉庚先生對潘孝德本著愛國愛僑精神,悉心傳授永春拳兼骨傷醫方,療傷正骨譽滿新馬倍感欣慰。
潘孝德鐵板大吊膏是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永春潘孝德骨傷療法”的組成部分。(供圖:潘長安)
閩南國術團的成功出訪,在南洋各地掀起了學習白鶴拳等中華武術的熱潮,國內的許多“永春師”紛紛到南洋設館授藝。伴隨華人遷徙的腳步,永春拳走向四海,遍布五大洲60多個國家,被譽爲“東方神拳”。
1968年,馬來西來金星國術社在學校籌款義演。(供圖:潘長安)
1940年3月,時值抗戰期間,陳嘉庚率“南僑總會”組成的“南洋華僑回國慰問考察團”回祖國視察各戰區。11月23日,陳嘉庚率慰問團由永安途經永春,專程到五裏街大同路373號拜訪摯友潘孝德。1951年2月,陳嘉庚先生再次來到永春,緊緊握住潘孝德的雙手噓寒問暖,“有什麽困難需要幫助嗎?” 他還囑托:“現在,新中國成立了,百業待興,白鶴拳和中醫學都是祖國的文化瑰寶,要繼續弘揚,世代傳承啊!”潘孝德連連稱是,一口允諾。潘孝德還應陳嘉庚先生之邀,就任集美學村、廈門大學國術教練。潘孝德著有《永春白鶴拳譜》《丹膏丸散全部》《國術真傳》《金訣寶湯》等,獲“福建省名老中醫”稱號。
1968年,潘孝德弟子林金星創辦的馬來西來金星國術社在麻坡蓮花村表演。(供圖:潘長安)
拳情悠悠
數十年來,潘孝德的孫輩潘興裕、張玉珍伉俪秉承祖業,弘揚孝德武術醫德,光大正骨療傷技法,在永春開辦骨傷科造福平民大衆,並在嘉庚先生的故鄉設潘孝德祖傳骨傷科廈門門診部,爲骨傷、頸肩腰腿疼痛患者排憂解難。
2007年,潘孝德的曾孫潘長安爲赓續陳嘉庚與潘孝德的家國情懷,發起成立永春白鶴拳孝德研究會,得到海內外鄉賢的響應和支持。成立以來,參加了31場國內國際武術賽事,共獲153金、182銀、179銅;多人參加央視武林大會五祖拳擂台賽,2人晉級總決賽。
2019年永春縣人民政府授予潘孝德祖傳骨傷科“醫學世家”榮譽稱號,白鶴之光在持續閃亮。
時空交集,拳情悠悠。自1992至2019年,27年間潘長安曾十多次獨自或攜妻兒鄭亞卿、潘恒一赴新馬尋訪先輩的足迹,沿途得到新馬20多個宗鄉社團和武術團體以及僑友賢達的協助。2017年,應新加坡永春會館邀請訪問新加坡,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全程陪同潘長安、潘恒一父子在新加坡的武術活動,尋訪近百年前陳嘉庚與閩南國術團活動的足迹和潘孝德在新馬設館授徒行醫的遺址,一同參加新加坡武術龍獅總會武術交流活動。
永春拳的傳承與發揚(康慶平 攝)
2019年11月3日和11月8日,永春和廈門分別舉行了紀念陳嘉庚先生邀請永春白鶴拳赴新馬巡回表演90周年,暨白鶴拳宗師、骨傷醫學家潘孝德逝世50周年、永春白鶴拳孝德研究會成立12周年活動。同時舉行潘孝德祖傳骨傷科廈門門診部和永春白鶴拳孝德研究會廈門培訓部揭牌儀式。陳嘉庚長孫陳立人、曾孫陳銘及潘孝德傳人和世界各地嘉賓近千人出席活動,再續陳嘉庚和潘孝德的世紀情緣。來自海內外的十幾個武術團體同台演武競技,彰顯 “吾武維揚”的武術之魂和民族精神。
武林之上,白鶴之光,醫武兼修,攻守合一。“永春師”以武學弘揚國粹,僑領陳嘉庚讓“東方神拳”闊步走向世界。
資料圖片(來源:永春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張文慶 攝)
(來源:福建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