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看見沒,老祖宗一早兒就把人性看得透透的。
人之本性,好食,戀欲。
《飲食男女》片頭
生理的飽滿帶來精神的滿足。
食欲,食欲,原是如此。
可一直以來,少有人真正拍出這食欲之味。
或避不談性,只拍食,講山水養人,講街巷人情。
又或是,過了界,成了一出難登大雅之堂的低俗片。
拍食,又講欲的,少之又少。
最近,一檔美食片橫空出世,開頭限制級警示就在告訴我們,這次來點不一樣的——
《亞洲食談》
Food Lore
2020.3.2
如果你純粹爲了“限制”兩字來看的話,那真不好意思,這片兒要讓你失望了。
雖說打著“限制級美食片”的名頭,但老司機HBO這次沒想開車。
不賣弄情色,不博人眼球。
HBO這次玩兒的有點高級。
說到食欲,能拍的不少,但能講的地方只有一個——亞洲。
不似西方食物精細化、科學化。
東方人並不在意多少克的鹽,多少升的油,多少斤的米。
大家按著經驗隨便撒幾撮料,便燴出了人間美味。
也正因爲如此,同樣一道菜,不同的人便能燴出不同的滋味兒。
同樣的,《亞洲食談》講的是一個主題:“食·欲”,八個國家的導演,卻講出了不同的感覺。
一眼掃過去,這些導演並不太熟悉。
不過也別小看了他們。
他們雖不甚出名,但也拿的出手。
邱金海,首位入圍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新加坡導演。
齋騰工,模特出身的日本新銳導演。
彭力·雲旦拿域安,泰國新浪潮電影推動者之一。
何宇恒,代表馬拉西亞征戰威尼斯電影節。
最重要的是,此番亞洲拼盤早就有了。
2018年,邱金海就牽頭拍起了亞洲短片集電影——《亞洲怪談》。
只可惜恐怖片不好拍,這些藝術片導演更是摸不著門道。
最後得了個4.6的評分,著實有些上不了台面。
好在一年後的《亞洲食談》,讓他們打了個翻身仗。
>>>>菲律賓·夢想之島
涅維斯拖著行李,艱難地爬著輪船舷梯。
有人提出100塊幫她搬行李,嚇得涅維斯連忙擺手。
100塊,夠一家老小幾天的夥食了。
幾番周折,涅維斯終于到了家。
鄉親們雀躍歡呼,圍著涅維斯打轉,希望能在她那討些好玩意兒。
衆人之中,唯有涅維斯的丈夫只是在人群外,遠遠地望著。
丈夫看涅維斯的眼裏是怨,涅維斯看丈夫的眼裏是愧。
爲了貼補家用,涅維斯到馬尼拉(菲律賓首都)做幫傭,每年只能回來一次。
離家十載,一個家溫情漸熄,裂縫漸生。
可縱然如此,涅維斯也不打算放棄這份工作。
因爲她無法忘記挨餓的滋味。
自母親去世後,12歲的涅維斯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身爲長女的她沒了時間上學,日夜操心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
還好,費媽媽幫了她不少。
費媽媽,專做糯米糕的阿婆。
有時涅維斯替她幫工,賺取些零星家用。
有時,費媽媽還會教涅維斯一些食譜。
比如,那道阿多波醬燒菜。
苦瓜、茄子切段平鋪魚身,切碎的洋蔥再撒滿鍋底,最後加入當地食料,加水炖制。
一盤菜吃得人連連稱贊。
可菜做的越好吃,父親就越生氣:“不要想怎麽好吃,要想怎麽容易飽。”
一席話像盆冷水,澆醒了涅維斯。
是啊,對于窮人來說,味道太奢侈了,管飽才最重要。
所以,當成年後的涅維斯來到雇主家,看著滿牆的調料時,她哭了。
那些瓶罐裏裝的是不同滋味,是她想都不曾想過的。
不同的味道,意味著不同的選擇。
而涅維斯的人生裏,從未有過選擇,即便是味道的選擇。
可想而知,當年遠赴馬尼拉工作的涅維斯一開始很不習慣。
和雇主一家人外出吃飯,吃的都是她從沒見過的,也不知道該怎麽吃。
雇主叫她做拿手菜,涅維斯自自信滿滿的阿多波醬炖菜讓雇主嘗了一口就扔了垃圾桶。
原來,味道也能分出貧富。
好在,雇主是個良善的人,他教會了涅維斯炖羊腿,教會了她燴意大利面……
還教會了她:“你可以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
這句話是當年父親想告訴涅維斯,卻不敢說的一句話。
父親曾告訴涅維斯遠方的名字,卻從未鼓勵她遠行。
因爲貧窮早已讓這個父親知道,告訴一個孩子可能終生都無法實現的夢實在太殘酷。
好在後來費媽媽告訴她了,雇主也告訴她了。
毫不意外,丈夫和孩子還是沒留住涅維斯。
臨走前,孩子們向她抱怨,菜太酸,不喜歡。
涅維斯笑笑,告訴他們:
嘗嘗再決定自己喜歡與否,重要的不是喜歡不喜歡,是你已經嘗過了。
>>>>日本·盒子裏的人生
一趟列車上坐著四個奇怪的乘客。
一對關系緊張的父女,女孩兒自顧自地玩手機,老父親總是一臉愁容。
父女倆斜對面的女人一直在神遊,捧著懷裏的速記薄不知在想些什麽。
最奇怪的還是那個一臉凶相的男人,手裏總是揉搓一個破舊的信封。
四人各懷心事,一路無言。
突然,列車停了。
因前方線路故障,列車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繼續通行。
百無聊賴之下,女人下了車。
那位父親爲了躲開父女倆尴尬的氛圍,也下了車。
正巧,那位父親撿到了女人遺落下的速記薄。
有了還本子契機,倆人便開了話匣子,一言一句間,說了不少事。
人啊,也真是奇怪。
面對熟絡的人,再多的愛意、愧疚怎麽也開不了口。
反而對著陌生人,更能吐露心聲。
原來,女人是個不得志的繪本作家。
也曾有過好的作品,不過如今卻被編輯社打擊畫不出暢銷的東西。
而這位父親也剛剛痛失了愛妻。
礙于繁忙的工作,他不得不把女兒送到嶽父嶽母家照顧。
剛剛失去妻子,現在又要失去女兒,他一肚子的苦無處可說。
倆人一面回憶神傷往事,一面想起了曾在他們最失意時遞給他們便當的婆婆。
說起來,那便當也沒什麽特色,可總是叫人難忘:
紫米團外包著一層海苔脆;
清油炸過的肉酥外酥裏嫩;
蛋液裏加些章魚碎烹出的蛋餅醇香有嚼勁兒……
一盒滿滿當當的便當,慰得人心暖暖的。
路修好了,倆人上了車,四人又陷入了之前的沉默。
這時,車門開了,仿若奇迹一般。
婆婆捧著便當盒出現了。
女人和那位父親激動地接過便當,忍不住地落淚。
而那個一直在角落裏沉默的男人,也有了動靜。
他舉手要了份便當。
婆婆看了他一眼,給了他兩份。
亦如幾十年前一樣。
原來,這個男人曾是離家千裏打拼的摔跤手,離家前迷茫的他也曾得婆婆救濟。
婆婆不僅沒收錢,還給了他兩份:“你長得這麽壯,給你兩份。”
幾年後,男人成了摔跤界的高手。
但隨著年紀大了,也慢慢失了人氣。
一身債務的他這次本想躲到一個人煙稀少之地自殺。
誰知,一份便當像當初撫慰離家少年惶恐一般,救下了男人的命。
可以看出,嚴格意義上來說,《亞洲食談》並不是一部紀錄片,更像是一部短片集。
50-60分鍾不等的片長,把情感的百轉千回講得有滋有味。
更出奇的是,導演們的故事風格實在亮眼。
越南的《他吃魚,她吃花》頗有幾分王家衛電影裏都市男女爲情自哀的味道。
印度尼西亞的《瑪麗亞的秘密食譜》像極了美好版“西西裏美麗傳說”。
泰國的《酒席承辦人》更是來了一出“迷失泰國”的戲碼。
導演們各自按著對當地菜肴的理解,揉搓故事。
新加坡處于文化交流地,美食自然多元融合。
《羅望子》就把當地美食米暹和法國湯料結合,繪制了一鍋異域風情滿滿的大餐。
亞洲四小虎之一的馬來西亞發展迅速,速食餐大行其道。
《漂泊》就讓傳統菜肴和速食餐來了一次對打。
導演們脫離了《亞洲怪談》裏犯下的套路化錯誤,真正地去理解城市與美食的關系。
而縱觀整個短片集,最讓我驚豔的莫過于越南篇。
導演對色彩、鏡頭的把控實在是娴熟,同時他所編排的故事又是整個短片集中最切題的。
首先,冷藍色調打底,處處透著疏離。
在這種背景下,一見鍾情的火花卻燃起來了。
空姐與大廚在一間大排檔相遇,大廚一碗甜而不膩的杏仁豆花圈住了芳心。
倆人互相挑逗的暧昧,在冷光下並未失了愛意,反而因這份沖突多了幾分情調。
像一層被風吹起的紗,看不清虛實,惹得人心急。
又像是不明何處的瘙癢,搔的人情難自已。
氣氛到位,故事更是揪心。
空姐偏愛素食,大廚只愛魚肉。
飲食男女,口味不同,觀念自然也不合。
人人都以爲,不食人間煙火、只吃花瓣火鍋的女人,注定要陶醉在自己的夢裏一輩子。
那個把魚肉片得晶瑩剔透、將店面打理的井井有條的男人必然最先回到現實。
可不想,我們都押錯了注。
當兩人開始了爭執,鏡頭選擇退後,將兩人隔絕于漁船之上。
不歡而散的對話之後,大廚走到了漁船甲板上,拿燈照向河面。
這時,一個超現實主義的畫面來了。
河水消失,只剩下一片望不見盡頭的淤泥。
或許,這是在告訴他們,這段露水情緣本就是場不切實際的夢。
他們的結合最後只會和這艘擱淺的漁船一樣,困于黑泥之中。
情色只是皮,食欲才是骨。
諸如此類的明喻暗引,或是情欲的巧妙表達還有不少:
印度尼西亞《瑪麗亞的秘密食譜》最風情。
印度《盤中月》最震人。
泰國《酒席承辦人》最暖心……
《亞洲食談》就仿若一鍋雜燴拼盤,五花八門,味道各異。
就看你最中意的是哪盤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