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關,當多數在外打工者准備興高采烈地過年返鄉回青島時,市民小王卻坐上了去嘉興的火車,踏上了討債之路,他所在的外貿進出口公司爲“國際品牌”阿爾派妮代工出口了一批服裝,對方收到貨後卻“沒了下文”,剩余的35萬元人民幣尾款遲遲沒有結算,近日,他找到本報記者,講述自己的遭遇。
“國際大牌”貨款“打水漂”
小王是青島某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訂單業務員,讓他四處奔波的客戶則是一家來自捷克的國際戶外品牌阿爾派妮。
今年,國內服裝原材料價格上漲,小王的公司在生産空間和利潤空間都有不小的壓力。小王爲了找到優質客戶,費了不少心力,而阿爾派妮就是小王眼中的“優質客戶”。
阿爾派妮是一家捷克品牌,在廣交會上與小王的公司結識,這個品牌在天貓、京東上面都有旗艦店,讓小王認爲這是一家很有影響力的國際名牌。“我們之間曾經做過幾筆訂單,但是量都不大,這是我們規模最大的一次合作。”這次合作的總貨值是五十多萬人民幣,3月23日,兩家公司簽訂了合同,商定2017年8月1日交貨。
不過由于産能的問題,訂單中還有兩樣價值30多萬元人民幣的貨品沒來得及及時交貨,阿爾派妮的工作人員非常不滿,小王費了很大的心力,最終才與阿爾派妮協商出了新的方案,給阿爾派妮5% 的折扣,並且多花了20多萬元,將最後這批貨由海運改爲空運。
11月23日,當最後一批三十多萬元人民幣的貨物按照客戶要求順利發上飛機以後,小王以爲今年的辛苦終于可以畫上句號了,然而誰能想到 ,這樣一個“國際大牌”的承諾卻隨著貨品被提走,貨款的事再也沒了下文。
阿爾派妮在捷克只是個小公司
從承諾的11月30日付款,近兩個月的時間,阿爾派妮以“看看訂單銷售情況”等各種理由拖延付款,三十多萬元人民幣對小王這樣的小型外貿企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現在貨不在手裏了,錢也沒要回來,再加上賠上了20多萬的空運費,我們虧的比合同上的50萬貨值都高了,部門的同事們辛苦一年的獎金都要打水漂 ,明年可能也每個月只有一兩千元的基本收入,感覺真是雪上加霜,唉。”小王很無奈。
爲了維持訂單的連續性,很多小型外貿企業在國際品牌的合作過程中一直處于劣勢,他們不得不接受客戶先發貨後付款的要求,但是阿爾派妮的做法讓小王深感無奈。
小王的公司對阿爾派妮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發現阿爾派妮所謂的“國際大牌”有不小的水分。“這個品牌確實是捷克的品牌,但是在捷克只是個小公司,並且在中國已經有多次經濟糾紛。”
小王說 ,一件登山衣或者滑雪服在中國的制作成本往往僅200元左右,但這些國際品牌轉身賣到中國市場則要賣到1000多元甚至3000元一件。“十倍的利潤,錢讓他們賺走了,卻還要欠著我們的錢。”
中國貿促會:注意外貿風險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國內外貿行業的資深機構 ,青島市分會法律事務處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小王的經曆在外貿行業裏並非個案,這種出爾反爾的事情時有發生。“國際貿易本身的風險就是無處不在的,整個國際上中小企業遇到這種情況都比較多。”
張先生介紹 ,對于小王遇到的問題一般有三種解決辦法:仲裁、調解和訴訟。
訴訟渠道對于小王的公司來說可能不太合適。“訴訟就是打跨國官司,不過首先中國還要和他們簽訂司法協議,而且要看案件的發生地,這個很難界定,另外如果要去捷克打官司,又要花路費又要花律師費,訴訟時間可能也會比較長,執行可能也很麻煩,如果是十萬八萬的案值,可能連律師費都不夠。”張先生說。
仲裁則是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仲裁機構來進行仲裁。“很多小型的外貿企業不重視這一點,或者確實處于弱勢地位,合同裏規定的仲裁地點在對方國家,那依然很難執行。”張先生說 。
目前,敦促履約可能是最適合小王的解決途徑。張先生說:“調解可以由我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進行,我們不能保證成功率。還可以把相關的材料、證據提供給我們,我們通過督促履約的方式,督促對方履約,之前我們就曾經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幫青島的一家小企業從俄羅斯要回3.6萬美元的貨款。”
張先生提醒國際貿易企業,在發展的同時還要做好風險的預防。“現在很多的中小企業發展很快,但是千萬不能忽視風險 ,簽合同之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對方企業的資信信息,簽合同的時候注意仲裁機構等條款,如果雙方約定的仲裁機構是在中國,對方又是《紐約公約》的締約國,我們仲裁之後直接就可以在對方國家法院申請執行,最少也要約定到新加坡或者中國香港等第三方的仲裁機構 。”
城市信報記者 王川 實習生 項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