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還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多少人的童年都是看著電視節目長大的?新加坡過去的電視節目裏,誰又是誰的回憶…. 本文出自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回望加利谷山》一書。
·蘇章恺 Su Zhangkai
多少人的童年回憶,是去到聯絡所或站在鄰居家的窗口外,看著王沙和野峰在四方盒子裏你來我往;又有多少打工仔只要晚上電視有播王沙和野峰的節目,當天就堅持不加班?還是甚至就像梁文福老師創作的那首電視台台歌開頭第一句一樣:“好奇地伸出我的小手指,摸一摸王沙叔叔的胡子”……
電視雙寶走進家家戶戶
本地已故諧劇泰鬥王沙(1925–1998)和野峰(1932–1995)已經和新加坡的黑白電視時代劃上了等號。新加坡電視台在1963年啓播之前,兩人早已在星馬一帶的歌台以他們的表演魅力闖出名堂, 廣受各地觀衆歡迎。因此電視台啓播後,便力邀他倆亮相獻藝。當時的電視台華文綜藝組導播林興導,便是第一位把王沙與野峰拉上節目表演的“慧眼伯樂”!
王沙、野峰以诙諧幽默的表演手法虜獲了觀衆的心。
林興導是在1964年找上王沙與野峰上電視節目表演短劇。兩人相聲式的一唱一和,加上外型一瘦一胖,在當時引起很大的回響!這種參雜方言的喜劇表演深入民心,爲上世紀60年代娛樂節目不多的家庭觀衆帶來很多歡樂。
電視綜藝節目《花月良宵》中的諧劇演出《喜上加喜》。
由于短劇大受歡迎,節目一直維持了三四年,一度還擴大成節目的“主菜”,轉化爲一個貫穿節目的主題故事,名曰:《大鄉裏大鬧夜總會》。那是一部描述大鄉裏初入夜總會的瘋狂喜劇,由于對白以多種方言表達,因此極獲家庭觀衆的喜愛,轟動一時, 在黑白電視年代,本地喜劇雙寶王沙、野峰已經大領風騷!他們也因此被冠上了“電視雙寶”的稱號。
從最早的《載歌載舞》《清歌妙舞》《花月良宵》《聲寶之夜》《弦歌麗影》等節目,王沙和野峰憑著他們幽默诙諧的演出,在娛樂普羅大衆的同時也將家庭計劃、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社會意識灌輸給觀衆,成功地擺脫諧劇不登大雅之堂的刻板印象,更完美地诠釋了寓教于樂的作用。
表演功力一流的王沙和野峰有了電視的加持,名氣更是如日中天,成爲家喻戶曉的人物。後來,有唱片公司“打鐵趁熱”,找他倆灌錄了數張方言諧劇唱片, 銷售量也很驚人。
雙寶開創外景電視諧劇先河
王沙和野峰當年在歌台或劇場的表演,每晚最多就是一千幾百個人看,觀衆的數量不是很大,影響力也不是說很強。但是上了電視以後,王沙自覺壓力變大了,因爲責任變大了。王沙就曾說過:“我就覺得這個東西要特別小心,因爲面對的觀衆都是幾十萬,都深入家庭了,這個東西必須要把它做得好。”
王沙坦言從前的舞台演出,難免會出現炒冷飯(即重複同樣內容)的情況,畢竟表演場地不同,面對的觀衆也可能不一樣。可是電視節目就不行了,因此一直要有新的點子,新的創意。否則觀衆看了後覺得似曾相識,那他下次就不再看了。野峰曾經也表示過:“表演諧劇就是要創新,不能單調。歌星不一樣,一首歌唱十年八年,大家掌聲依舊,百聽不厭。諧劇演員重複同樣內容的演出,觀衆立刻就說是舊的,一臉嫌棄。”因此當王沙和野峰遇到有才華有想法的人,都會很樂意地配合和支持。
正因如此,當王沙和野峰一聽到電視綜藝節目《花月良宵》的導播蔡萱有意思把電視諧劇搬到戶外去拍攝時,一口就答應參演。就這樣,整個劇組拉隊到了女皇鎮,在烈日當空下進行電視諧劇的拍攝,開創了新加坡電視史上首部戶外攝制的諧劇節目。當時參與演出的除了王沙和野峰外,還有他們的老搭檔關新藝、吳婉文、柳明,以及當時還在新電戲劇團的李茵珠。
王沙率先跨足本地戲劇界
上世紀70年代在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接連拍了好多部電影的王沙和野峰,證明了自己的演技實力,在80年代新加坡電視台大力發展電視劇的時代自然成爲監制編導們爭相邀約出鏡的對象。然而雙寶當時正好分道揚镳,要找到兩人合體演出談何容易。不過王沙還是在1982年應老朋友蔡萱的敬邀,擔綱主演了電視單元劇 《阿突》。
《阿突》講的是一個小市民的狂想曲。此劇感覺好像是專門爲了王沙而量身定做的。像阿突這樣的喜劇人物,王沙演起來得心應手。難怪當時的劇評都表示此劇在人物形象刻畫上的成功,大半成績仍歸之于王沙的精湛演技。《阿突》的其他演員包括了柯莎菲、錢志剛、李文海、陳天送等。敬業樂業的王沙在拍攝過程中吃了不少苦,但也給年輕電視演員樹立了一個最佳的學習榜樣。
在1983年初,王沙再度粉墨登場,爲的是向大家拜年。他參與了新春特備單元劇《春風得意》的演出。這部在大年初一(2月13日)播映的單元劇由吳喬頤導播兼監制,蘇春興編劇,演員除了王沙,還有和王沙當年一起跑碼頭的資深藝人白言、新廣第一位簽約的正式全職藝人何潔、以及當時還未正式簽約新廣的陳澍承,以及大家熟悉不過的向雲、李文海、梁志強、林麗雲等。
(左起)王沙、關新藝、陳美光女士和野峰爲新加坡電視觀衆帶來了無限的美好回憶。
王沙以資深藝人及影星的身份在新加坡電視劇剛萌芽初期連紮了兩部電視單元劇的要角,爲本地電視劇日後的發展奠下了一定的基礎。
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85年,王沙和野峰在好友的撮合下再度攜手在舞台上獻藝並灌錄唱片。此時的戲劇處制作總監江龍見狀,立馬邀請雙寶演出電視連續劇《青春123》(最初原名爲《少女日記》)。只可惜兩人因爲合約關系,加上王沙的身體抱恙而婉拒了這次電視劇演出的邀約。
1988年,戲劇組籌拍以新加坡早期歌台爲背景的電視劇《舞榭歌台》時,也特別邀請了王沙和野峰,加上陳美光、白言和關新藝來擔任劇本創作咨詢顧問。該劇中由林明哲和陳忠華分別飾演的“黃哈”和“郭小哼”就是參照了王沙野峰的形象所創造出來的戲劇人物。1999年,戲劇組再以王沙、野峰的故事爲藍本, 開拍了一部50集懷舊電視劇《福滿人間》,找來了黃炯耀和吳建華演出“汪蝦” 和“嚴風”,將雙寶早年的舞台故事再度搬上四方盒子裏。
經典綜藝節目深入人心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王沙和野峰再度攜手在電視綜藝節目中亮相,爲電視觀衆帶來許多歡聲笑語,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綜藝節目如《缤紛83》的《雙寶劇場》和《歡歌笑語樂滿堂》的《SHOWTIME》等。其中1987年新系列的《惟妙惟肖》中,更推出了一個系列12輯的旅遊趣劇《雙寶遊千島》。
該節目是由林楓音制作,以王沙和野峰作爲主要貫穿人物,帶出精彩的故事。故事是說王沙這個從來沒有出過大門的老土儲蓄了一筆錢,然後和野峰一起到菲律賓遊玩。劇組拉隊到菲律賓實地拍攝十天,制作非常認真,這樣的節目概念在當時是相當新鮮的。節目結合了趣劇故事真人演繹,加上當地旅遊景點和風俗民情的介紹,推出時獲得了電視觀衆的喜愛和贊賞。而王沙和野峰自然诙諧的演技更是恰到好處,爲節目加分。
1991年初,王沙和野峰在《開心五重奏》星期四的節目中演出極受歡迎的《咖啡店》,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傳達出小市民的故事,更成爲了新加坡電視綜藝節目史上的另一經典佳作。原本現場直播的節目更一度因爲“環境衛生問題”而暫停營業。後來由于許多觀衆都致函電視台或報館要求恢複節目,因此後來在預錄的情況下,《咖啡店》才得以重新開張。
節目後來甚至發展至電台,由廣播員邱勝揚連同王沙和野峰搭檔主持。節目名稱爲:《杯香濃咖啡座》。這更是當年少數能橫跨電視和電台的綜藝節目!相信也就是王沙和野峰的這股魅力,才能造就新加坡電視與廣播史的這一段輝煌!
蘇章恺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蘇章恺是教育工作者兼娛樂文史研究員,現任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華文節目咨詢委員會委員。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特約專項研究員。曾編著多本電影、戲曲和娛樂史相關著作,包括《弟餵,做人阿甲阿甲就好—— 王沙和野峰的90個人生故事》(2019)等。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爲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爲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爲觀衆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點擊這裏,可直接購買此書。更多精彩圖書,可關注公衆號: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