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本區域也應從冠病危機中學習,進行跨境合作、及時共享信息和最佳實踐方案,幫助彼此應對限制,以解決航空業面對的多重挑戰。
吳仕綿說,相比北美和歐洲等主要地區,本區域的恢複速度最慢,卻能從其他地區複蘇時所面臨的壓力中學習,包括如何應對人手短缺、設備不足、空中擁堵以及航空貨運安全的擔憂。
隨著運營力度加大,民航局會重點關注人力資源、疲勞風險管理和培訓等方面,加強對航空公司的安全監督。同時,提高國家安全管理和監督能力,例如加強以數據驅動的安全風險管理以更早識別和應對風險,以及提升地面安全的推廣工作。
易華仁強調,航空安全必須是首要和無可爭議的優先事項,而建立韌性、提升能力和促進合作是爲區域內外的航空安全奠定堅實基礎的三大要素。
他指出,多年來各國和航空利益攸關方共同努力制定健全的安全系統、積極的安全文化和有效的安全領導等保障措施,這些措施須強化以提高應對幹擾和抵禦沖擊的能力。
民航局也有意每年展開安全文化調查,更深一層地了解業界的安全觀念,來指導強化安全的項目。在心理健康方面,民航局將與本地航空公司和工會合作,支持面對心理健康挑戰的機師和空中交通指揮員。
爲此,我國民航局計劃加強航空安全措施,包括推出新的航空條例,確保要求跟得上行業變化,並趨向以成果爲導向的監管方案。
長遠來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也預計亞太客運量未來20年將提高至少一倍,成爲航空交通增長最迅速的區域。
延伸閱讀 助航空業重啓 提高運作能力 飛安基金將在我國設亞太航空安全中心
我國航空業從冠病疫情中穩步複蘇,今年3月首周運營約5800趟航班,比疫情最低潮的一周約800趟多六倍以上。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吳仕綿參與首天的小組討論時說,亞太地區航空客運總量截至今年1月恢複至2019年的七成左右,同比激增115%,增長速度預計隨中國開放邊境而加速。
根據新加坡民航局提供的數據,新加坡航空公司、酷航和捷星亞洲這些本地航空業者旗下的機師,每月飛行時間也恢複到了疫前水平,從最低潮的五小時大幅增至75小時左右。
爲期三天的亞太航空安全峰會由民航局和飛行安全基金會舉辦,超過400名來自35個國家的政府和業界領袖參與。
當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是,亞太區域必須定期對安全系統進行壓力測試,確保能應付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也須積極更新相關程序和流程,以識別新浮現的風險,及時采取緩解措施。”
交通部長易華仁星期三(3月22日)在首屆亞太航空安全峰會致辭時說,我國空中交通每周的客流量已恢複到疫前的八成左右,按照當前趨勢,樟宜機場客流量相信明年甚至更早就可能恢複到疫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