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要價11億元 浩然大廈第四次集售再失敗丹戎加東地區私宅再次集售
萊坊資本市場部房地産與集體銷售主管謝敏敏說:“即使一個項目有八成的屋主同意集售,也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出售。在這輪市場高峰期,集售成功的關鍵在于屋主的售價必須能提起發展商的興趣,發展商也必須了解到屋主購買替代房子的成本已顯著增加。”
由于買賣雙方的價格差異較大,黃顯洋預測今年的私宅集售交易額會介于24億元至34億元,低于去年的交易額。
價格最高的是華業集團(UOL)與新加坡置地(Singland)聯手以3億9218萬元收購的Meyer Park。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主管張敏璋也有相同看法。據他觀察,發展商在2022年在購地方面較爲保守,隨著現有新項目陸續售罄,發展商重新通過集售填補土地庫存,但選擇的地段都不大,而且已有住在附近的潛在買家。
雖然在去年第一季成交的集售項目只有三個,但由于其中包括以8億6800萬元售出的東陵購物中心(Tanglin Shopping Centre),帶動總交易額更高于今年第一季的總交易額。
韓煥美說,發展商希望以低價收購地段,因爲12個月後房價可能下跌,他們必須確保到時能以合理價格銷售新項目,同時也能取得利潤。可是屋主卻仍然希望以高價出售,才能在支付各項售屋相關費用後,還有剩余現金。
分析師對集售市場的未來走向持保守看法,主要是因爲屋主的要價不符合日益緩和的市場環境,要達成交易並不容易。根據萊坊(Knight Frank)的最新報告,從2021年至今的集售項目當中,只有33%成交,低于上一輪在2017年至2018年的集售高峰。當時的成交率高達63%。
本地集體出售市場出現回暖迹象,今年第一季有五個集售項目尋得買主,比去年同期多出兩個,交易總額卻同比下跌24.3%至7億3076萬元。
分析:屋主要價不符合漸緩市場 要成交不易
發展商傾向收購較小地段 控制成本開支
新私宅需求仍強勁 但不利因素加大房價回調風險
利斯蘇富比國際房地産研究部主管韓煥美受訪時說,今年第一季有三個私宅項目成交,顯示發展商積極填補土地庫存,但傾向于收購較小地段,以更好地控制成本開支。
分析師認爲,今年的集售交易將保持活躍,小型項目最受青睐,但成交率要視買賣雙方能否在價格上達成共識。
利斯蘇富比國際房地産(List Sotheby’s International Realty)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個月交易成功的五個項目都是中小型項目,其中三個是私宅項目,另有一個工業項目和一棟辦公樓。
過去數年來,私宅市場交易活躍,今年第一季的整體私宅價格連續第12個季度上揚,環比上漲3.2%。高緯環球研究部主管黃顯洋認爲,新私宅需求強勁,未售單位所剩不多,是促使發展商積極收購集售項目的原因之一。盡管如此,發展商在選擇地段和競標時,依舊非常謹慎。
韓煥美和張敏璋較爲樂觀,他們認爲今年的集售市場會保持活躍,張敏璋甚至預測今年的交易額會超越去年,而且發展商今年收購的地段在2024年或2025年開盤時的回本價(breakeven price),可能創下新高。
此外,住房價格已持續上漲超過兩年,發展商擔心數年後推出新私宅項目時,價格已經觸頂、橫擺,甚至可能下滑,因此在購地時更爲謹慎。
黃顯洋受訪時說:“雖然未售單位還是很少,但買家需求仍然受到高利率、新降溫措施,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此外,居高不下的建築成本導致發展項目風險升高,住宅價格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不斷創新高,加大了房價出現回調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