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國會】社區事務署將成立專門隊伍 登門調查解決嚴重噪音糾紛【國會】政府將加強社區糾紛管理框架 今年展開公共咨詢
鄰居之間因噪音或滋擾引起糾紛,有關當局或能夠在當事人住家內外收集證據,並在必要時強制雙方進行調解。政府就社區糾紛管理框架提出一系列加強措施,星期四(5月11日)起開始征詢公衆意見。 過去兩年多,人們因疫情而常居家辦公或上課,因此更容易和周圍的鄰居發生糾紛。社區調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登記個案從2019年的1016起增加到2020年的1851起,2021年和2022年則分別有2060和1546起。
盡管如此,登記個案中超過一半的當事人拒絕配合,糾紛沒有進入調解程序。 爲了更好地處理和解決鄰裏糾紛,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律政部和國家發展部針對社區糾紛管理框架提出三大方面的加強措施。 首先,新框架將賦予公務員和指定人員更多的調查和執行權力。比如,在嚴重的噪音糾紛中,當局可以在走廊或住家安裝噪音傳感器,收集證據以幫助調查工作。 當局在掌握具體證據後,也將能對滋事者發出警告或禁止通知(abatement notice),並無須征求屋主同意進入住宅單位以制止滋擾行爲。 在對簿公堂前,當局也考慮要求涉事雙方進行強制性調解,以非法律渠道和平解決糾紛,維持鄰居之間的感情。數據顯示,進入調解的約80%個案都成功和解。 雙方若在調解過程中達成協議,把和解方式報備給鄰裏糾紛仲裁庭後,就如同庭令般執行。 若調解無效,新框架也會加強鄰裏糾紛仲裁庭的程序。這就包括制定臨時庭令禁止滋擾行爲,讓受影響的居民能盡快恢複正常生活。框架也針對滋事者提出新措施,如強制患有精神疾病的滋事者接受評估和治療、以及賠償訴訟費用(award costs),以此遏制不願配合的滋事者。 在新框架下,社區事務署也和鄰裏噪音社區咨詢小組,以及新加坡行善運動和建屋發展局合作,鼓勵人們遵守社區准則,從根本減少鄰裏糾紛發生。 公共咨詢將從5月11日傍晚6時開放至5月31日傍晚6時。公衆可以到go.gov.sg/feedbackcdmf填寫反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