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
寶媽A:2歲的寶寶,還只會叫“媽媽”,連“姥姥”兩個字都叫不清楚,很愁人。
寶媽B:兒子都快3歲了還表達不清楚自己的需求,經常叽裏咕噜說一大堆話,但聽不懂……
寶媽C:爲什麽別人家娃叽叽喳喳能說很多了,自己家娃卻惜字如金?
寶媽D:孩子什麽都懂,就是不願意主動說話怎麽辦?
寶寶不張口說話,很多家長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寶寶和家人。
但家長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
被父母抛棄或丟失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野生動物“收養”。
語言發育的黃金期,“狼孩”整日與動物爲伴,沒有接觸過任何人類語言。
就算長大後被人類發現並解救,也不能融入社會,無法與人類正常交流。
由此證明,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不可逆!
孩子怎樣算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基礎。一般情況下,語言能力發展較好的兒童,往往求知欲強,知識面廣,智力發展得很好。
如果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不佳,就算有再多的想法也無法表達出來。與人交往時也會很困難。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可以對照下面這張表:
不同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寶寶語言發育早或晚3個月以內是正常現象,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超過6個月,家長則需要重視。
如何判斷自家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是否正常?如果寶寶說話是下面的情況,家長就要格外注意了。
事實上,很多家長反映,我家寶寶什麽都明白,就是不說。
什麽原因造成孩子說話晚、說不清?
語言能力是以先天神經遺傳爲基礎,是人類自出生之後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逐步獲得的,是人的高級智能的體現,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兒童的語言問題主要有:
說話晚、口吃、吐字不清、語言表達能力差等等。看似簡單的說話,其實包含十分複雜的大腦神經活動。
感覺統合影響說話
孩子的語言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如果孩子的聽覺或視覺不佳,語言器官操控不良,都會影響語言的發展;前庭及固有感覺不佳,也會影響語句組合與語言邏輯;甚至觸覺防禦過當和自閉現象,語言能力都會因溝通的困難而出現嚴重的遲緩發展現象。
首先是“聽”,孩子通過聽大人講話、和大人溝通來模仿和學習語言,如果孩子的聽覺功能發育不好,勢必會影響說,這裏的聽覺不是指聽力,聽力是指能聽到多少聲音,而聽覺是指聽到什麽。
作爲家長,要關注兒童的語言環境,如果從小生活在不統一的語言環境中,會使孩子學說話時感到無所適從,影響語言的發展。
孩子說話的能力培養不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訓練和說話有關的大腦功能。
兒童語言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語言的理解,二是語言的表達。
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語言,然後會說出語言。但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語言就自然而然的發展起來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0-7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沒有及時刺激和訓練,最容易産生語言障礙,影響將來的心理發展。
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
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時間,家長應該有足夠的耐心,並掌握科學的指導和訓練方法。接下來小奧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成爲一個話痨母親,有機會就說說說
在1歲以內,語言訓練應著重于主動對孩子說話。
即使是1-3個月的嬰兒,也會對聲音有聽覺反應,能辨別聲音的來源,會咿呀發聲,能辨別講話人的感情等。
家長不要忽略了這一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需要,要多給孩子豐富多彩的聲音刺激,包括音樂、兒歌、故事、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等。
訓練平衡能力和本體感
孩子會說話以後,父母不要只滿足于教孩子認知,應注意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本體感。
因爲平衡能力差的孩子,即使說話流利,但語言組織能力差,話多,滔滔不絕,愛重複廣告,但說話無條理,無重心。他說的多,而聽不進別人的話。
本體感差的孩子,動作拖拉,笨拙,大腦對聲帶、舌頭、嘴唇等肌肉控制不良,容易造成思維快于語言,而形成大舌頭、口齒不清、口吃等。
豐富的語言環境
從小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不同的語言刺激。
一旦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一定要找其原因,並讓孩子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來促進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及語言訓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