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四季,春種秋收,其實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一旦錯過了季節,只會徒勞無獲。
李玫瑾教授之前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一句話,和這個觀點很相似:“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也許很多人會疑惑?李玫瑾教授研究的方向是犯罪心理學,那麽怎麽會和家長聊起了育兒呢?
李教授給出的答案值得我們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系密切相關。”
古語有雲“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識過太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他的觀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父母在性格、習慣的黃金養成期,發現孩子的一些小錯誤,卻不曾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後父母後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
其實,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原則,這樣將來更容易成大器,父母會很省心。
兩不管
家長應該學會適時的放手,這樣對孩子的獨立能力、意志力、抗挫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好處。
1、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中國式父母習慣于“包辦”,即使孩子可以做到的小事情,但是也會主動去幫助孩子做。幫孩子穿衣、餵飯、背書包、系鞋帶…
殊不知,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溺愛,會讓孩子失去了鍛煉能力,逐漸失去了獨立能力,這對孩子的未來是不利的。
你能爲孩子服務一輩子嗎?家長要學會去放手,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現在很多孩子心理脆弱,別人說不得罵不得,動不動就哭天搶地,要自殺、抑郁。這跟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
孩子小的時候,習慣于尋求父母的幫助,只要遇到失敗,就會鬧情緒和哭鬧,並且拒絕再次去嘗試這件事。
如果是孩子可以承受的困難和失敗,那就不要急著去管孩子,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對于孩子抗挫能力、意志力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父母別心疼。就問您一句:你是願意讓孩子在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中學會堅強,還是讓孩子未來在困難、挫折前尋死覓活,一蹶不振?
三不慣
1、孩子不尊重別人不能慣
全家人都比較寵孩子,導致很多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動不動就朝著長輩、父母大呼小叫,甚至是動手打。
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不尊重別人,尤其是不尊重長輩的行爲,父母千萬不能慣!
如果你不加以管教、糾正,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養成驕縱的性格,凡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變成自私自利,沒有教養。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把他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中。
2、對于觸碰原則的問題不能慣
原則就是父母給孩子立的規矩,如果對孩子觸碰原則的問題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後犯的錯越來越大。
明知道偷拿別人東西不對,還不去說教,明知道在馬路中間玩不安全,卻不去管教,將來後果可想而知。
父母一定要孩子明白觸碰原則性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了。
3、孩子對事情沒有責任感不能慣
“凡事喜歡推卸責任,動不動就怨天尤人”,想必是很多人都極討厭的一類人。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了“喜歡推脫責任”的苗頭,不想他成爲一個肆意妄爲、毫無擔當的人,那定然不能慣著!
“兩不管三不慣”,理解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可不容易,這僅僅靠我們家長的一己之力似乎是很難完成的,所以,這時候家長要學會利用親子教育,如讀繪本,把孩子跟自己拉到“統一戰線”,孩子知道了自己應該做的和應該改正的,也會變得更加配合。
爲什麽推薦繪本呢?首先孩子對圖畫比文字更敏感,其次,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爲什麽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一旦錯過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爲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于工作,缺失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于孩子的情緒管理和性格養成有很好的效果。
此套全彩繪全套共10冊,有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父母可以作爲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有自制力》《我相信自己》《我能表達自己》《我可以獨立》《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與人分享》《好孩子懂禮貌》《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爲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爲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