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82歲的母親狀告48歲海歸兒子,不工作不供養”。當今社會,母親狀告兒子已是稀奇,更何況這兒子還是海外歸來的碩士學子。一代“海歸”回國依托老母親,成爲名副其實的“啃老族”,社會上一時唏噓,再加上社會上本來就是對海歸的評價褒貶不一,更是讓人們對此遐思。
數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的海歸人數達265.11萬人。2016年更是一個高層面,占了總數據人數中的16%,大大地超過了國內的應屆畢業生人數。然而也爆發了一個致命性的問題:就業。海歸難找工作,已是家常便飯。
然而原因不外乎有二,一個是企業原因,一個是個人原因。海歸長年在國外,對國內企業發展的前景並沒有什麽實際性的了解,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更願意看到的是,你現在就能給他帶來什麽。而對于海歸個人來說,學曆上的金手指讓他們不願意與從企業基層做起,一旦企業無法滿足自身要求,就不需要多說了,回到家裏,心安理得地挂著“找不到工作”的幌子明目張膽地“啃老”。
教育的本身就是爲了引導人們向積極的光明大路走去,一旦違反了這個本意,那麽這種教育是否本身就是一種“悲哀”呢?
答案是否定的,悲哀並不是教育的本身,而是那些造成“悲哀”的源頭。
就像“打”這個詞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是這個詞的本身,而是這個詞的動作執行者。
海外留學之所以存在,就是爲進一步提升學子的內在涵養與外在能力。
衆所皆知,中國教育體系有好有壞,它好,好在高精准,壞,也壞在高精准,成敗有時就只是在一念之差,“一考定終身”、“一題定終身”系列。相比之下,從某個程度上講,海外的教育體制更適合、更有助于個人本身的發展成長。
從海外教育本質上來說,海外教育更注重教導的是學子本身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興趣點。
只有對自己學的東西感興趣,才能夠保持對這個課程學業的新鮮度,進而對今後事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好提升和幫助。像我們國內有名的人物,如,張朝陽丁磊等,他們都是從海外留學回來,造就了一整個新的時代。或者你會害怕海外留學給家裏造成負擔,但是海外留學早已爲你開好了“獎學金”的道路,支持你讀書學習同時也保持你能夠讀書學習。同時一些海外國家,例如,新加坡,專門開通了“陪讀政策”,是針對個人年齡偏小的留學生專門設置的福利。
“看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對于海外留學歸來的學子,他們的視野會更開闊一點,當兩種不同的理念發生碰撞的時候噴出火花的時候,海歸們更擅于從火花中一把掐住焰心。而且海歸們有一個很明顯于國內學子的優點,就是他們的外語非常好,這在外資企業是十分吃香的,溝通無障礙,也無需加帶翻譯,節省企業資源。
而回到文章的一開頭,對于海歸“啃老族”,只是個別特例,並不能以偏概全。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不否認有這種現象的存在,但是更要肯定的是它帶給我們的進步更多。
“啃老族”啃的是人心,失的是志氣,與其他無關。
海歸“啃老族”不是教育悲哀,是他們自己的悲哀。
如果您對留學擇校和專業方面有任何疑問,歡迎咨詢意騰留學顧問,我們將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爲你量身定制留學方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