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
成財
每周講解買賣股票和投資産品事項,分享投資小貼士。
陳勁禾 報道
股票分析師的報告是投資者做功課時不可或缺的資料。新手入門想了解某只股票,可以先從解讀這些報告開始。
一般上,在證券行開設戶頭後,證券行會把分析師報告寄到你的電子郵箱。如果某只股票備受關注,通常會有多家證券行研究它,大家可以參考不同證券行的報告進行比較。
分析師報告有幾個主要元素。首先是最簡單明了的股票評級,分爲“買入”、“持有”與“賣出”三種,不同分析師使用不同字眼,但意思大致上一樣。其他字眼包括“加磅”、“中立”與“減磅”。
分析師也會注明那期報告的評級是“維持”、“上調”或“下調”。顧名思義,“維持”就是維持與上一期報告同樣的評級,“上調”可能是從“賣出”調至“持有”,或從“持有”調至“買入”,反之亦然。
其次是目標價,又稱公允價。這是分析師認爲股票未來會達到的價位,因此會注明日期。例如,目標價是1.50元,注明日期是2017年3月31日,這意味著,分析師認爲截至2017年3月31日,股價會達到1.50元。
一般上,如果目前的股價低于目標價,分析師會建議投資者“買入”,反之亦然。如果股價與目標價吻合,通常會被形容爲“估值合理”。
盡管股票的評級與目標價容易明白,散戶投資者應該仔細閱讀分析師的解釋,以了解爲什麽分析師會把目標價定在某個價位,而不是單憑股票評級作出投資決定。有時一些企業行動,如收購項目或脫售資産,或行業與經濟環境的改變,可能促使分析師調整目標價,股票評級可能隨之改變。
另外,散戶也應該查看發布報告的證券行或分析師與投資者是否有利益沖突。證券行可能與它所研究的公司有生意上的往來,在評估某只股票時,可能得顧及自己的商業利益。有些分析師會在報告末端聲明自己不持有所研究的公司的股票,這意味著他的立場可能較中立。
例如,摩根大通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摩根大通確實與研究報告中分析的公司做生意,也有意與它們做生意。因此,投資者應該了解,本行可能出現利益沖突,影響這份報告的客觀性。投資者做決定時,應該只把這份報告當成其中一個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