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滿足積壓需求、穩定市場,建屋發展局自2011年開始加快建造和推出新組屋,並增加各種購屋津貼,因而每年承擔巨額虧損。如今新組屋供應放緩,財政赤字也相應縮小。
隨著新組屋供應逐步減少,建屋發展局蒙受的財政赤字自政府在2011年加快推出新組屋後首次縮小。
建屋局昨天公布的2015/16財政年常年報告顯示,在去年4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的財政年中,建屋局在獲得政府津貼前的淨赤字是16億3900萬元,比2014/15財政年減少18.8%。
其中,建屋局的住屋業務虧損是22億5200萬元,其他業務則有6億1300萬元盈余。
爲了滿足積壓需求、穩定房地産市場,建屋局自2011年開始加快興建和推出新組屋,也增加各種購屋津貼,幫助國人購買組屋,這讓建屋局每年蒙受巨額虧損。
該局在獲得政府津貼前的淨赤字自2010/11財政年以來就持續擴大,在2014/15財政年一度達到20億1800萬元。
全年售出單位少24% 所頒工程合約也較少
建屋局昨天發文告說,由于公共住屋市場穩定,建屋局從2014年起逐步放緩新組屋供應,2015/16財政年頒發的工程合約因此減少。
該局在“居者有其屋”計劃下的赤字也縮小。上個財政年在這個計劃下蒙受的虧損是11億7900萬元,比前一個財政年的17億5300萬元,顯著減少32.7%。“居者有其屋”計劃下的虧損主要包括當局在出售組屋時的虧損、向買家提供的公積金購屋津貼,以及興建中的項目可預見的損失。
2015/16財政年建屋局共展開三輪組屋銷售活動,推出1萬5000多個單位,比前個財政年的1萬9800個單位少24%。
此外,建屋局在上個財政年建造了2206個新租賃組屋單位,使得租賃組屋總數達到5萬5131個。政府的目標是在2017年底前,讓這總數達到約6萬個。
政府去年8月調高購買受津貼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的收入頂限;也增加特別公積金購屋津貼金額,並調高該津貼受惠家庭的收入頂限。
學者:供需已平衡 可多撥款作翻新
此外,新的近居購屋津貼(Proximity Housing Grant)讓有意住靠近父母或已婚子女的轉售組屋買家,獲得2萬元津貼,這項津貼去年8月24日落實。
建屋局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2392戶家庭在短短約七個月裏受惠。
另外,在落實各項翻新計劃上,建屋局上個財政年蒙受5億7500萬元赤字,比前個財政年的5億7400萬略高。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程天富受訪時說:“建造大量新組屋是令建屋局虧損的主要原因,政府在2011年至2013年每年推出超過2萬5000個新單位滿足積壓需求,如今供需已經平衡,建屋局放緩新單位供應,赤字自然會縮小,對政府來說,財政上也將更可持續。”
他也指出,隨著住屋需求獲得滿足,政府下來應撥出更多資源用于各項翻新計劃,例如更換舊組屋區的設施、把更多舊組屋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爲鄰裏商店注入更多活力,這將確保屋齡較大的組屋區與新組屋區之間不會有太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