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加坡而言,“國父”李光耀毫無疑問是個最重要的人物。是他帶著新加坡走向獨立,也是他帶著新加坡富強的。不過,身爲華人的他,在領導新加坡後,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不但全面倒向歐美西方國家,還時不時向中國大陸使絆子,讓人非常惱火。
不僅如此,在新加坡剛獨立不久,李光耀就多次強調:“我雖有中國血統,但不是中國人。”那這是怎麽回事呢?事情要從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開始說起!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與馬來亞合並後,開始與中央政府發生矛盾。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與此同時,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
同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新加坡政黨)奪取。這讓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和馬來人擔心華人會在將來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
1964年12月,中央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爲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産黨的武裝活動。
就這樣,新加坡與中央、華人與馬來人的矛盾不斷激化,甚至到了難以調解的地步。爲了斷絕新加坡帶領馬來西亞華人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的可能,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認爲,要想保證馬來人的統治地位,就必須把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
隨後,以巫統爲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上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李光耀知道後,哭得稀裏嘩啦的。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正式獨立。此後,李光耀爲了國家利益,開始全面倒向美國,還時不時向中國使絆子。
爲了向歐美西方國家表示新加坡不是親華國家,表明自己的立場,以便獲得他們的援助,發展小小的新加坡,李光耀曾多次向外媒強調:“我雖有中國血統,但不是中國人。”
1966年2月,李光耀在一次演講中說:“中國是中國,新加坡是新加坡,我們不是中國人,而是華裔,我們要在東南亞的這一角,穩穩的樹立我們的國家,民族之間要相互對等,相互幫助,相互尊敬,不能建立一個華人國家,要構建一個多元的社會。”
1967年,李光耀接受全國廣播公司采訪,在談論中國及東南亞關系時,一個外媒記者問道:“作爲一個中國人,你怎樣看待中國?”李光耀聽後十分直白地回道:“對不起,我不能代表中國說話,我雖有中國血統,但不是中國人,因爲我是新加坡人!”
李光耀還說:“我不是中國人,就如肯尼迪總統不是個愛爾蘭人。慢慢的世人會知道,新加坡華人在外表上是中國人,說著華文,然而卻與中國人不同。我們不否認有中國人的血統,但重要的是,我們以新加坡的立場思考,關心新加坡的權益,而不是以中國人的立場,爲中國人的權益著想。”
當然了,李光耀說的話一點都沒錯,他確實不是中國人,也沒必要爲中國說話。一個由華人建立的小國,要在猴子遍地的東南亞生存,在中國目前不強大的情況下,投靠美國是最好的選擇,也無可厚非。對此,我們不必過多苛責,懷平常心對待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