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要感謝英國的並不只是他們的紳士風度和他們留下的英語,李光耀更看重英國人的制度。
來源:網易號·曆史其實很簡單
2012年5月,前聯邦德國(西德)總理施密特訪問新加坡,兩位老友做了長達3天的交談。
交談的內容由《時代周報》的記者記錄了下來,這兩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就很多問題展開了討論。
當他們談到了李光耀一生最引以爲傲的雙語政策時,李光耀坦言:
新加坡的殖民者是英國,這對新加坡來說挺幸運的。
越南當年被法國人殖民,現在他們要淘汰法語學英語,因爲英語才是世界性的語言。
不只是這一次,李光耀在其13年的著作《李光耀觀天下》中討論歐洲的章節裏,也表示了對英國的感謝。
“對于英國的制度和其有風度的離開,我們應該心懷感激”。
他說相比被比利時人殖民的剛果,和被法國人殖民的幾內亞。
被英國殖民的新加坡和它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比如剛果,他們長期以來都被比利時人當做原材料的生産國來使用。
比利時人後來不得不離開了,他們留下一片狼藉,並且任由剛果在內部戰爭中掙紮。
比如幾內亞,因爲他們的領袖惹惱了戴高樂,愚弄了法國。
戴高樂便下令在撤出幾內亞時將那裏的電線全部剪斷,什麽都沒有給他們留下。
李光耀說,相比這兩個國家,英國人在離開時頗有紳士風度的。
他們的總督彬彬有禮地將辦公大樓完好無損地交給他,拉著他的手向他介紹了大樓裏的每位管家。
正如一首歌裏唱的那樣:這位漂亮朋友離開亦漂亮。
李光耀寫道:如果,英國人當初留給我的是剛果或者幾內亞那樣的狀況。
我不能確定自己有無能力將國家變成如今的面貌。
當然,李光耀要感謝英國的並不只是他們的紳士風度和他們留下的英語,李光耀更看重英國人的制度。
在他看來,英國人留下的制度本是成熟的,行之有效的,他們不需要去將其顛覆。
那樣是愚蠢的,他們只需要去填補和強化一些東西。
我想說的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固然不用去感謝那些殖民者。
他們是強盜,是剝奪者,是帝國主義,是自大狂……
但是,從單純從客觀的角度來看。
一個殖民地被哪個國家所殖民,對于被殖民的國家來說確實是影響非常深遠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國的獨立戰爭。
當時他們遇到的是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大英帝國。
如果把大英帝國換做是葡萄牙或者西班牙,不說他們還能不能獨立吧,我想至少美國要承受更大的災難。
憑借英國人當時的實力,沒有道理打不過他們。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巴西。
巴西當年被葡萄牙人殖民,葡萄牙人也單純把他們當作種植園和原材料生産基地。
他們在巴西推行的是大莊園制度和奴隸制,他們當時還沒有完成工業化,並且他們的制度還是較爲落後封建制……
等到葡萄牙人在1822年離開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任何遺産留下。
他們留下的只有一堆爛攤子和兩大階級:地主(莊園主)和貧民(甚至是奴隸)。
巴西是經濟也殘破,政治體制也殘破,兩大階級隨後展開了長久的鬥爭。
當地主階級得勢時巴西就是軍人政府。
當貧民勢力得勢是巴西就是民粹國家。
此後巴西就一直在這種不穩定的局勢中掙紮。
我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葡萄牙人給巴西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直持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