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打破局限,開拓疆場。
資本市場從不乏草根逆襲的故事,不過像海底撈張勇這樣,憑借餐飲幹贏房地産開發的、開銀行的,成爲新加坡首富。這樣的勵志故事,實屬罕見。(相關鏈接:海底撈老板成新加坡首富!吃貨們,你們贏啦~)
開銀行的、做房地産的,幹不過開飯館的
8月29日消息,《福布斯亞洲》雜志發布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顯示,人氣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張勇首次入榜,就以138億美元身家登上首富之位。
《福布斯亞洲》指出,盡管新加坡政府預測今年經濟與去年持平,過去一年的新加坡股市也下滑了3.5%,新加坡50大富豪的整體財富仍上升了12%至1300億美元,“大部分是因爲張勇今年入榜。”
今年以來海底撈股票暴漲118%,市值淨增1072億港元。最新市值爲1982億港元,逼近2000億港元大關。以此計算,海底撈張勇夫婦身家已經達到1242億元。
這件事可以算是新加坡富豪圈的大地震,要知道,新加坡地王、掌控房地産公司遠東機構和香港信和集團的黃志祥和黃志達兄弟,已經整整穩坐新加坡富豪榜榜首10年,無人能超越。
排在張勇下面的新加坡富豪們所從事的行業,無不是人們印象中能賺大錢的傳統強勢行業或者新興朝陽産業。
開銀行的、做互聯網産業的、開房地産公司的……竟然幹不過開飯館的?這聽上去確實有點不可思議,然而這不可思議的背後,卻是巨大的商業啓發。
新加坡,超適合把企業國際化的地方
如果你了解張勇創業海底撈一路走來,不斷開拓疆場的曆程,就會發現,商場包容萬千,行行出狀元。
當年,張勇正是打破了“開飯館,只有最好吃才能賺大錢”的行業局限,開拓出了“飯館靠服務爲王”開疆拓土的新局面。被無數後來者爭相模仿。
當海底撈在中國遍地開花,大獲全勝的時候。張勇選擇把海底撈開到新加坡,然後迎來二次生長。借助這裏良好的商業土壤,把企業進一步國家化,邁向其他國家,直至拓展到全球各地。
新加坡是一個超適合把企業國際化的地方,這裏有完善的法制、國際化的環境、超低的稅率、親商的環境。張勇帶領海底撈進軍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新加坡是拓展最快、耕耘最深的。
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選擇把亞太總部放在新加坡。把新加坡當做進軍亞洲市場、東南亞市場的跳板,乃至通向全球商場的橋梁。
打破天花板,走出去!
很多在新加坡做生意的人,經常抱怨說,新加坡市場小,只有那麽五、六百萬人口。市場的有限,束縛了企業的拓展,很難大有作爲。
但實際上,很多商業精英都選擇把“小紅點”新加坡作爲沖向國際的總部。耐心蟄伏,抓住機會,不局限新加坡本地的“池水”,而是把眼光轉向國際市場。
新加坡中國協會會長、聯發集團執行主席高泉慶先生不甘于在父輩的成功下受到慧蔭,而是在1985、86年經濟低迷的時候,買下恭錫街10間房屋,足足翻了近15倍。
激流勇進的他並沒有止步,而是放眼國際市場,進軍澳洲和中國。制訂了一整套的全球化戰略,最後大獲成功!在悉尼、天津、安徽等多地開發房地産,打造綜合園區。
新加坡的大華醬油可以算是人人都知道的“名牌”,三代人秉持著“以創業精神守業”的原則,走出新加坡,不斷拓展新的市場。
不但如此,大華醬油的第三代當家人白毅柏還帶領著“新加坡食品産商聯合會”拓展荷蘭、中國等國家,借此機會相互交流,發掘更多商機,共同發展。
作爲從底層奮鬥成功的企業家,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團的老總鍾聲堅的人生曆程也堪爲楷模。
出生于廣東汕尾地區一個貧寒大家庭的他,以一股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仁信持恒的堅定信念,于改革開放之初投身商海,從貿易起家,後涉足房地産,積累了原始資本,完成了人生逆襲。
事業成功後,他于1988年移居新加坡,後來回到中國大陸發展,不斷爲中國房地産市場貢獻高端精品項目。
在數以萬計的開發企業中,能20多年堅持做全裝修成品房的屈指可數,來自新加坡的仁恒置地集團便是其中之一,這與其當家人鍾聲堅“善待土地,用心造好房”的理念密不可分。
一個開餐館的,竟然戰勝開銀行的、搞房地産的,成爲新加坡首富。究其原因,正在于張勇打破了常規的天花板,打破了自我的局限。
起點、從事的行業、所處的地域,其實都不能限制公司的發展。打破局限,就能夠拓展出更廣闊的商業帝國。
1 新元 = 5.15023人民幣1 人民幣 = 0.194166 新元(*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實時巴士上線啦~☟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