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部兼貿工部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在《時事講堂之看見未來》節目中,呼籲本地起步公司善用新加坡建立的良好聲譽,大膽邁向全球化,從而推動公司進一步成長。
新加坡創業環境近年來雖有長足進展,但起步公司要繼續往前發展,創業者就必須放眼國際市場,打造全球化創新企業。
國家發展部兼貿工部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在《聯合早報》推出的《時事講堂之看見未來》節目中,呼籲本地起步公司善用新加坡建立的良好聲譽,大膽邁向全球化,從而推動公司進一步成長。
他說,當起步公司把眼光從狹小的國內市場轉向海外龐大市場時,創業者無論在融資和業務規劃方面,都要有更寬廣視角。
至于起步公司應該如何擴展,許寶琨說,這有賴不同企業的擴展策略,例如有些企業必須迅速擴大市場規模,在最短時間占有市場份額;另一些企業則可按部就班,有如攀登珠穆朗瑪峰般,從一個營地慢慢攀爬至另一個營地,最終到達峰頂。
我國起步公司有多種優勢
他指出,新加坡起步公司其實有各方面優勢,包括擁有新加坡在全球享有的良好聲譽,以及來自本地及周邊國家的優秀人才資源。這些人才不僅跟區域市場有著密切聯系,同時也跟歐美起步公司接軌。
政府成立的未來經濟委員會將在明年初發表報告,爲我國勾勒出未來10年至15年的經濟發展藍圖,協助起步公司發揮新加坡品牌的優勢,擴大規模和邁向國際是其中一項主要策略。
四名起步公司創辦人參與《時事講堂之看見未來》第二集節目的討論,分享他們創業和進軍海外市場的經驗。
由陳亮宏(35歲)創立的硅峽(Silicon Straits)公司,業務範圍從新加坡擴展至越南、緬甸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硅峽公司主要業務涵蓋産品和軟件開發,例如公司過去的一個開發項目,就是與緬甸移動通信公司Ooredoo合作開發移動社區服務。
陳亮宏說,企業邁向全球化時,往往擔心資金和風險問題,爲此他建議企業通過與其他企業合資和融資等方式來減低風險。
硅峽的企業理念之一,就是建立一個合作平台,讓更多設計師、工程師和企業家等聚集在一起,借著更密切的合作關系,達到多種共贏。
社會高度數據化 創業門檻將降低
隨著社會邁向高度數據化,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趨勢加速,陳亮宏認爲創業門檻將來會降低,這對年輕人創業創新,以及打造蓬勃創業環境具有積極作用。
Cialfo聯合創始人謝頂立(29歲)也同意這個看法。他說:“不同企業因不同需求而走出國,特別是科技公司更需要拓展至外國,但它們可以不需要大投資。”
由謝頂立聯合創立的教育起步公司Cialfo,主要通過網絡平台協助學生申報美國和英國大學,目前在新加坡和中國都有業務。
談到本地的創業環境,謝頂立認爲如今本地創業環境已有很大進步,除了政府撥款支持起步公司,一些高等學府也開設創業課程,集中推廣創新教育。
許寶琨說,政府的確在推廣創新企業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就硬件方面來說,政府在緯壹科技城起步谷(JTC LaunchPad@one-north)設立了“大牌71”,並積極營造這個起步谷的社區精神。就軟件方面來說,政府給發展階段的起步公司提供融資。另外,政府也撮合創新企業與大公司的合作。
日後的發展,政府除了協助企業走向全球化,也會試圖改變創業者的心態,讓創業者擁有開放心態,能更積極地迎接改變。
移動社交購物平台“蝦皮”(Shopee)總裁馮陟旻(33歲)則認爲,本地起步公司除了須對區域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也寄望本地能出現如谷歌和面簿等大型科技公司,帶動本地創業生態環境。
他說:“創業者要看到成功例子,如果有人做過,或有人從旁指導,效果往往會比較好。”
蝦皮爲Garena旗下公司,主要讓用戶通過手機買賣産品。Garena也是本地乃至東南亞地區最有價值的“獨角獸”(unicorn,市值超過10億美元起步公司),最新估值達37.5億美元(約53億新元)。
但無論政府如何給予幫助,陳亮宏說,創業的沉重壓力始終要由創業者來扛。他形容說:“企業家就好比從懸崖上跳下去,在往下掉的時候還在折紙飛機。”
衆籌平台MoolahSense創辦人兼總裁楊宏孟(39歲)對此有深刻體會,他原本在金融界工作,兩年前放棄高薪工作,自己創業。在談到創業者的成功要素時,他語重心長地說:“創業者要執著、不屈不撓,還須准備撐過艱苦漫長的創業過程。”
《時事講堂之看見未來》由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數碼部制作,獲通訊及新聞部和未來經濟委員會鼎力支持及渣打銀行協力贊助。
本節目共五集,每逢星期二在星和視界都會台播出,公衆也可上zaobao.sg觀看。
“怕輸文化”有利有弊
新加坡的“怕輸文化”固然可以推動創業者不畏艱難,更積極去爭取達成目標,但它也可能使創業者墨守成規,因擔心失敗而拒絕嘗試新事物。
參與討論的創業者認爲,作爲深具本土色彩的怕輸文化如果運用得當,可爲創業者帶來更大的積極性。
馮陟旻說:“怕輸並不是壞事,因爲它可以是創業者的一個強大動力,問題是它也可能讓你的格局變小。”
特別是現在企業都強調創新和轉型,馮陟旻認爲,怕輸心理將造成創業者爲避免出錯,結果就什麽都不去嘗試。
楊宏孟說,當初自己決定出來創業時,朋友都說他瘋了。
“但我小時候學的一句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我不想留下任何遺憾,特別是當商機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我更不想放棄。”
陳亮宏也通過分享自身“輸”的經曆,強調“輸”或“失敗”在創業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他自己創業設立了風投基金,當中有七八個案例失敗,盡管如此他卻學習到很多。
陳亮宏說:“創業不怕小輸,只怕大輸。我們的成功都是從他人失敗的肩膀爬上來的。”
爲助創業者更“輸得起”,許寶琨醫生透露,政府將協助創業者找“貴人”,即擁有豐富創業經驗者的成功企業家來提供指導援助,從而營造勇于面對失敗的社會風氣。
他說,對許多創業者來說,失敗是創業過程中很平常的事,許多成功企業家就是從失敗的艱難過程中,積累豐富經驗,逐步讓公司變強變大。
他說:“我們希望成功企業家教導創業者從失敗中學習,因爲如果創業者一遇到失敗就輕易放棄,長久下去,我們整個創業生態環境就會變弱。”
我小時候學的一句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我不想留下任何遺憾,特別是當商機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我更不想放棄。
——MoolahSense創辦人兼總裁楊宏孟
怕輸並不是壞事,因爲它可以是創業者的一個強大動力,但問題是它也可能讓你的格局變小。
——蝦皮總裁馮陟旻
我覺得創業是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決定了要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不管你是打工,或是要創立自己的公司,這種創業心態都能讓你的人生獲益良多。
——硅峽創辦人陳亮宏
不同企業因不同需求而必須走出國,比如科技公司就需要邁向國際化,不過它們可以不需要大筆投資。
——Cialfo聯合創始人謝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