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雞飯對于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來說,簡直太熟悉不過了。
說起海南雞飯,不得不提“威南記”,這個招牌至今已有30年曆史。
就在前天10月13日,這家知名雞飯老字號的“爸爸”黃循澳離開了我們,可卻把“媽媽的味道”留給了食客。
1989年,海南人黃循澳基于對海南雞飯的感情,在新加坡賣起了這道本地美食,並正式注冊了“威南記”。
他精心挑選最新的食材,搭配美味的醬料,精心烹饪。如今,海南雞飯越來越火,威南記的發展也如火如荼。
資料圖:威南記海南雞飯第二代傳人黃量麟。(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坤順 攝)
目前,威南記在新加坡已有9間店,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日本共有14間加盟店。
之所以壯大如此規模,也是因爲黃循澳一直堅持“媽媽做的菜,永遠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因爲夠用心”的經營理念。
海南雞飯知多少?
其實海南雞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點,可爲什麽海南雞飯能在新加坡成爲這麽多人的心頭好呢?據說它的曆史其實是一個與移民有關的故事。
英國殖民時代,海南人來到新加坡,有的人從事餐飲服務行業。
早年的海南人逢年過節,會用雞油煮飯,捏成圓圓胖胖的飯團,祭拜祖先,寓意生活團圓美滿。在當地人看來,不吃雞就感覺不像在過節。
智慧的海南人在廚房一邊學習新加坡當地菜式,一邊將自己本土的飯引進到新加坡。
到了20世紀20、30年代,有人學著家鄉的做法,因地制宜做出了風味獨特的海南雞飯。
爲了使海南雞飯更具風味特色,他們加入當地香料斑蘭葉。就這樣,吃和賣的人多了,海南雞飯也變成了新加坡的國民美食“國菜”。
2008年7月,新加坡與中國澳門聯合發行《地道美食》郵票,全套8枚,其中65C一枚爲我們熟悉的美食——海南雞飯。海南題材又一次出現在新加坡郵票上,讓海南人引以爲豪。
資料圖:網頁截圖
2016年,米其林首次在東南亞發布了《新加坡美食指南》,新加坡的油雞飯(海南雞飯)也在榜單之內,街頭小吃搖身一變成爲了和華麗餐廳比肩的米其林美食。
海南雞飯到底有多火?
郵票承載著遊子的思念,就像海南雞飯多年來牽動著遊子的味蕾。如今,海南雞飯遍布全世界。
除了新加坡,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海南雞飯也早已成爲了一道著名美食,有滋味,更有回味。
資料圖:文昌雞飯
不過你以爲這道海南雞飯僅僅是在東南亞受歡迎嗎?No!
在悉尼,有一家中餐館主打海南雞飯,生意十分火爆,每天至少可以賣出幾百份。
之所以備受歡迎,一方面是他家蘸醬與衆不同。
據了解,這家的海南雞飯光辣椒醬就有八種配料,蒜蓉醬則是因地制宜,加入了澳大利亞非常難找的“姜花”。這種“姜花”實際是一種香料,十分難找,只有從墨爾本農場才能訂購。
另一方面,由于來小店的食客多是華裔食客,因地制宜的海南雞飯,不僅讓他們嘗到了家鄉的味道,有“媽媽”的味道,同時也很好的適應了他們在外漂泊的“澳洲胃”,很對胃口。
除此以外,在洛杉矶,海南雞飯的門口賓客盈門,幾個小時就能賣出200份,食客們通常要排上一個小時才能吃到價值$9.65的雞飯。
造福洛杉矶食客的是一位名叫Johnny Lee的亞裔廚師,他很小隨家人從廣東來到洛杉矶。
資料圖:海南雞飯。 新加坡聯合早報 陳福洲 攝
29歲的他從媽媽那學到了烹饪技巧。這些年經過不斷嘗試改良,Johnny Lee做的雞和媽媽在家做的很像。
同時,他的雞飯通過多方調配,融入了泰國和越南的飲食文化,還加入了一點日本的小把戲—浸漬了木魚的醬油。
讓他的海南雞飯既有中國菜的傳統,媽媽的味道,又糅合了東南亞、美國等特色,做出了專屬于自己的版本。
白花花的雞肉和飯,配上自選的雞油煎蛋和一碗雞湯,簡直是治愈級別美食!
不可錯過的華人美食!
幾塊白切雞、一碗雞湯、一碗用雞湯蒸出的雞飯,對于漂泊在外的華人們而言,既是地道的海南美食,也是他們寄托家鄉思念的一道菜。
那麽除了海南雞飯,還有哪些因地制宜的華人美食在海外備受青睐呢?
01 肉骨茶
馬來西亞 | 巴生地區
馬來西亞巴生地區因華人美食肉骨茶而聞名。
據說,華人下南洋因不適應當地氣候而患上風濕,一位中醫便使用當地出産藥材配置成料包,與豬排一起炖煮。而因忌諱,大家都將藥稱爲“茶”,“肉骨茶”因此得名。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改進,肉骨茶成爲了當地著名的特色佳肴之一,也是巴生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
聞名新馬的肉骨茶雖在國內並不常見,但經過改良讓不少遠地處海外的華人們,不僅吃到家鄉美食,更能吃到家的味道,內心倍感親切。
02 福建面
馬來西亞 |
槟城福建面與吉隆坡福建面就是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美食。
曾有一句順口溜說道,潮州粉條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傳。
槟城福建面是湯面,吉隆坡福建面是幹面。這二者看制作工藝不同,背後的寓意不盡相同。
之所以取名“福建面”,則與販賣者是福建人的背景有關。
槟城福建面又稱槟城蝦面,源自福建,蝦面隨著移民者的腳步到了不同地方,最後落地生根,有了自己的特色。
吉隆坡的福建面最初由華裔王金蓮在馬來西亞創立,因想到自己是福建人,故命名爲“福建面”。
對當年的第一代移民來說,身居異域,強化籍貫是一種自我認同。
槟城福建面大可稱作“蝦面”,這樣不需解釋,人們就能明白其特色;王金蓮也大可把自己創的面叫“金蓮面”,然而他們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叫做“福建面”,原因就在于此。
03 酸甜肉
酸甜咕噜肉是廣東省傳統的名菜。
據說,因其味道酸甜可口,當時許多外國人非常喜歡吃糖醋排骨,但吃時不習慣吐骨。
廣東廚師即以出骨的精肉加調味與澱粉拌和制成一只只大肉圓烹饪。
由于糖醋排骨的曆史較老,現經改制後,便改稱爲“古老肉”。
外國人發音不准,所以常把“古老肉”叫做“咕噜肉”。
不管什麽發音,什麽膚色,人們對美食的喜好從來不分國界。這些年越來越多華人廚師對中華美食進行融合和改變,來適應當地食客喜好,他們把經過改良的受人喜愛的等華人美食帶到世界各地。
無論是海南雞飯、福建面、酸甜肉,這些華人美食都成爲身居海外的華人們寄托鄉愁、傳承文化的載體,享受著家的味道與溫暖,對于他們而言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種信念。
素材來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廣東廣播電視台、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南日報等。
編輯:于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