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理張志賢說,我國已建立了一個科研生態系統。接下來的工作,是建立整個生態系統與業界的聯系,把科研成果帶入業界,出台可投入運行的解決方案。
政府將重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讓科技研究成果能更與業界融合。此舉將爲我國帶來更大的經濟價值,也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昨天參觀新科研屬下的實驗醫療學中心(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Centre)了解本地藥物研發領域的成果,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這消息。
張志賢指出,我國已建立了一個科研生態系統。以生物科技爲例,不但打造了良好的醫療體系,也對科研機構和人員做了投資。接下來的工作,是建立整個生態系統與業界的聯系,把科研成果帶入業界,出台可投入運行的解決方案。
張志賢說:“我們確實已有好些(科研成果)商業化的成功案例。但由于業內,尤其是生物制藥業出現變化,因此新科研需要做一番檢討,看如何更好地與業界融合。”
貿工部長(工業)易華仁將在下個月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各部門的預算開支時就新科研重組事宜透露更多細節。
新科研發言人昨天也說,該局轉型是爲了“與2020年科研、創新和企業計劃(Research Innovation Enterprise 2020 Plan)及未來經濟委員會的目標更加靠攏”。
未來經濟委員會報告上個星期出爐,勾勒我國接下來五年至10年的發展願景。其中的建議包括加強我國先進制造業的能力,發揮我國在這方面的優勢。
張志賢說,未來經濟委員會的建議是讓我國爲知識經濟時代做好准備。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引進業界,能帶來經濟價值和創造就業機會。
新科研主席林泉寶指出,重組工作包括加強跨領域合作,“確保創新價值鏈上的不同個體有同樣的定向和聚焦點”,以及更有效調配資源。
增設實驗生物醫療學中心
張志賢昨天也宣布,新科研將設立新的實驗生物醫療學中心(Experimental Biotherapeutics Centre),開展生物制劑(biologics)研發工作。
林泉寶指出,全球八大藥劑中,就有七個屬于生物制劑。研發生物制劑帶來巨大商業利潤的同時,也能爲更多病患治病。
實驗生物醫療學中心與實驗醫療學中心的運作模式相似。後者自2006年設立至今,承擔藥物研發初期,發現治療靶點和鑒定的工作。
新科研與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院聯合研發的ETC-159抗癌藥物前年7月展開臨床試驗,第一階段首期今年第二季度結束,研究團隊預計8月展開該階段第二期試驗。
實驗醫療學中心總裁亞曆克斯·馬特(Alex Matter)醫生透露,目前爲止首期兩名服藥病人的癌腫瘤已有六個月至九個月沒有擴大,最終藥效雖有待進一步確認,但目前的進展“令人鼓舞”。